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4、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
5、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
6、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7、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
8、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9、比喻 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 。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如“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 。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10、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
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
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 。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
11、借代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 。又称“换名” 。
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
12、夸张 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B 夸张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