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推荐怎么写( 五 )


丰子恺《吃酒》 ================================== 酒,应该说饮,或喝 。然而我们南方人都叫吃 。
古诗中有“吃茶”,那么酒也不妨称吃 。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 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 。
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 。我二人常常共饮 。
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去游玩 。这岛临海的一面,有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阴如盖,中间设着许多矮榻,榻上铺着红毡毯,和环境作成强烈的对比 。
我们两人踞坐一榻,就有束红带的女子来招待 。“两瓶正宗,两个壶烧 。”
正宗是日本的黄酒,色香味都不亚于绍兴酒 。壶烧是这里的名菜,日本名叫tsuboyaki,是一种大螺蛳,名叫荣螺(sazae),约有拳头来大,壳上生许多刺,把刺修整一下,可以摆平,象三足鼎一样 。
把这大螺蛳烧杀,取出肉来切碎,再放进去,加入酱油等调味品,煮熟,就用这壳作为器皿,请客人吃 。这器皿象一把壶,所以名为壶烧 。
其味甚鲜,确是侑酒佳品 。用的筷子更佳:这双筷用纸袋套好,纸袋上印着“消毒割著”四个字,袋上又插着一个牙签,预备吃过之后用的 。
从纸袋中拔出筷来,但见一半已割裂,一半还连接,让客人自己去裂开来 。这木头是消毒过的,而且没有人用过,所以用时心地非常快适 。
用后就丢弃,价廉并不可惜 。我赞美这种筷,认为是世界上最进步的用品 。
西洋人用刀叉,太笨重,要洗过方能再用;中国人用竹筷,也是洗过再用,很不卫生,即使是象牙筷也不卫生 。日本人的消毒割箸,就同牙签一样,只用一次,真乃一大发明 。
他们还有一种牙刷,非常简单,到处杂货店发卖,价钱很便宜,也是只用一次就丢弃的 。于此可见日本人很有小聪明 。
且说我和老黄在江之岛吃壶烧酒,三杯入口,万虑皆消 。海鸟长鸣,天风振袖 。
但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在仙境 。老黄爱调笑,看见年轻侍女,就和她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 。
于是临走多给小帐,约定何日重来 。我们又仿佛身在小说中了 。
又有一种情境,也忘不了 。吃酒的对手还是老黄,地点却在上海城隍庙里 。
这里有一家素菜馆,叫做春风松月楼,百年老店,名闻遐迩 。我和老黄都在上海当教师,每逢闲暇,便相约去吃素酒 。
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 。所谓过浇,就是浇头不浇在面上,而另盛在碗里,作为酒菜 。
等到酒吃好了,才要面底子来当饭吃 。人们叫别了,常喊作“过桥面” 。
这里的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 。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 。
我们常常去吃,后来那堂倌熟悉了,看见我们进去,就叫“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现在,老黄早已作古,这素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另有一种情境,则见于患难之中 。
那年日本侵略中国,石门湾沦陷,我们一家老幼九人逃到杭州,转桐庐,在城外河头上租屋而居 。那屋主姓盛,兄弟四人 。
我们租住老三的屋子,隔壁就是老大,名叫宝函 。他有一个孙子,名叫贞谦,约十七八岁,酷爱读书,常常来向我请教问题,因此宝函也和我要好,常常邀我到他家去坐 。
这老翁年约六十多岁,身体很健康,常常坐在一只小桌旁边的圆鼓凳上 。我一到,他就请我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 。
站 。
8.推荐一道有特色的美食作文宁海有条美食街
去一个地方,最爱打听的恐怕是风景名胜和美味小吃了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休闲的项目恐怕也离不开这两样,而且两者之间好像越来越相辅相成,享受口福的同时不忘满足眼福,所谓色香味俱全,当然还有来自气氛的热闹与否 。日前去宁波的宁海县,发现原来作菜市场的北大街已经改弦易辙成了美食一条街 。每至晚上18点,70来个摊位便开始张灯搭棚摆桌椅起炉灶,红红火火的夜宵直至凌晨4点左右 。据说将分散于大街小巷的简易小吃摊点集中经营,最初是出于整洁、美观的考虑 。细细浏览后,觉得美食街的地方特色的确鲜明 。一方面表现在摊位的招牌上,多数冠以本地镇乡的地名,像竹口、大路、佳河、水车、西店、桥头胡等,有的还特意强调进入美食街之前的老摊点,以吸引老顾客 。另一方面表现在菜肴出样上,突出生猛海鲜,带壳的螃蟹、江白虾、虾蛄、蛤蜊、蛏子、泥蚶、牡蛎……鲜活可人;鱼的种类就更多了,黄鱼、带鱼、鲳鱼、鳗鱼、剥皮鱼、香鱼、鲞鱼,以及养在水里的弹堍和小小的溪坑鱼等等,还有好些名称连摊主也只会用方言 。当然,另辟蹊径的也不少,像“天津涮羊肉”,摊主自我介绍说在天津呆了10多年,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羊肉每盆10元,一人一个小火锅,热气腾腾的;“重庆鸳鸯火锅”迎合着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食客;“全鸭煲”据说蛮补身体的;5元一份的沙锅最是平易近人,除了粉丝、香肠、蘑菇、青菜、水饺这些大路配料外,自然不忘得天独厚的蟹、虾、蛤,不过模样上都属迷你型;面点似乎是清一色的兰州拉面和刀削面,据说位于门首的1号摊位当初竞拍时竞争最激烈,19200元的成交价也是最高的,而1号摊位恰恰经营的是拉面和刀削面 。东西诱人只是一方面,至关重要的还有手艺 。每到晚上十点多,前来消夜的顾客就会熙熙攘攘的多了起来,多是三五成群,好些都是熟门熟路的直奔某个摊位,想来摊主的手艺和人缘都不赖 。一番招呼一番商量,叮叮当当煎炒烹炸便开始了 。摊主介绍,每天22点到凌晨2点左右是生意最热火的时段,常常是两三个灶头左右开弓一齐上,一条美食街一晚上少说也有几千人的流量,要是在周末、双休日,多到万人以上一点不希奇 。随之前来凑热闹的还有擦皮鞋的、唱歌的、卖花的……和一走南闯北的食客聊天,他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总是有时间陪着打发工作之余的时光,难免孤独、无聊 。觉得去品尝当地的消夜,不仅能果腹,还能消磨时间,更能让人很好地去了解那个地方,听当地的方言,和当地人吃一样的家常小吃,从中熟悉风土人情,渐渐的甚至会把自己也想象成当地人似的 。看他点的菜,红烧溪坑鱼上加了一点红辣椒,六七个盐水虾蛄,一盘炒面,还烫了一壶蛋酒,的确挺地道 。他还觉得,美食街还可以加强点品牌意识、广告意识,比如可以开列出菜单,对有些不常见的海鲜进行简要的特性、烹饪方式、口味说明等,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外地人点菜,还方便记忆,向其他朋友介绍时也可以头头是道了 。和他边吃边说着,竟有些口渴了,忽然对一边的水果摊可惜起来,如果摊主们能将水果洗净、削好、切片,串起来或是放在快餐用的碗盒中挨摊去卖,生意想必不会差 。事实上,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美食街的热闹,吃的其实就是家常菜,但平易近人、亲切欢愉的气氛总能令人心情轻松,人们在大排挡上的谈笑也像一改白天的生硬、严谨、世俗,显得更随和更真挚,很多工作、生活上的烦恼也会在边吃边聊间烟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