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寻隐者遇——访文学山房旧书店主人江澄波先生

□徐鹏
秋日的姑苏城 , 总给人散金碎玉般耀眼的暖意 , 秋阳、丹桂、湖蟹……圆融成这座城季节性的文化元素 , 吸引着心驰已久的如织游人 。 然而 ,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 , “人”永远是苏州最撩拨心弦的那曲评弹 。
寻访鲐背之年的江澄波先生 , 并未在预设行程之中 , 然偶听同事提及平江路钮家巷有一家传承五代、风雨百年的旧书店——文学山房 , 于是乎 , 对山房极其主人的好奇完全爬满了一探究竟的墙 。 翌日 , 便如孩童般起了大早 , 将行前 , 同事又笑谈 , 先生虽有满腹旧闻故事 , 毕竟年事已高 , 能否遇见但凭运气 。
|晚潮|寻隐者遇——访文学山房旧书店主人江澄波先生
本文图片

驱车至姑苏老城 , 清晨的平江路已褪去夜的喧嚣 , 缓缓流淌在恬淡宁静中 , 宛若处子 。 穿行其间的寻常巷陌 , 无意一瞥即是惊鸿 , 心底不禁暗自感叹了满眼的人文风物 。 然而径自缠绕的石子路 , 也让百度地图的指向似有若无 , 仿佛刻意要配合这种节奏 , 考验寻访者的心性 。 所幸阳光相随 , 虫鸣鸟叫 , 经过一个拐角后 , “钮家巷”的路牌赫然眼前 , 几辆正在维修路段的工程车却又挡了视线 。 原以为会是一家繁忙且醒目的书店 , 却意外清冷简朴的像一位素人 。 一间不大的门面上方 , 从右至左用小楷写着“文学山房旧书店”7个红底黄字 。
透过玻璃店门 , 可见左右各坐着一位老人 。 步入店内 , 道明来意 , 还未及认真环顾陈设 , 便被热情接待 , 与两位老人海阔天空地聊起来 。 何其幸运 , 主人江澄波先生在座 , 另一位则是江老的女儿江娟娟女士 。 父女俩在聊天中相互提醒补充 , 也让我这次佛系拜访格外有些收获 。
若溯起源来 , 文学山房算得上是现今为数不多百年相传的旧书店 , 虽时移世易 , 江家五代人(江椿山、江杏溪、江静澜、江澄波、江娟娟)青灯黄卷 , 未曾释手 。 清咸同年间 , 曾祖椿山因战乱 , 从浙江湖州的织里镇徙至姑苏城内定居 , 在扫叶山房充当伙计 , 收入微薄 , 家境贫寒 。 光绪二十年(1894年) , 年仅13岁的祖父杏溪被送至浙江嘉兴孩儿桥一家旧书铺当学徒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 椿山公去世 , 江杏溪返乡奉养寡母 , 在怡园附近的护龙街(今苏州市人民路)开设文学山房以维持生计 。
|晚潮|寻隐者遇——访文学山房旧书店主人江澄波先生
本文图片

书店初创 , 艰难竭蹶 , 杏溪公独力支持 。 待至父亲江静澜年齿稍长 , 就帮着一起打点 , 书店才渐渐绿意参差起来 。 民国十九年(1930年) , 文学山房新店在护龙街707号落成 , 新店的招牌与匾额 , 分别出自总统徐世昌和翰林曹福元之手 。 不仅如此 , 当时的南北名家也常聚首于此 , 涵芬楼的张元济、孙毓修 , 合众图书馆的叶景葵 , 朱希祖、顾颉刚、谢国祯、郑振铎、阿英(钱杏村)等 , 还有吴门名流 , 如李根源、张一麐、陈石遗、邓邦述、金天翮、吴梅等 。 他们不但寻书选书 , 亦曲水流觞 。 “忆昔午桥桥上饮” , 一时胜景 , 使人遥想 。
能吸引如是文人光顾 , 店里的书籍自非凡品 。 江老介绍 , 1949年前 , 在文学山房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活动中 , 陆续收得木渎冯桂芬、无锡朱鉴章、苏州管礼耕、叶昌炽、王同愈、单镇诸家藏书 , 插架所存 , 不下万种 。 至于古籍翻刻 , 更是不可胜数 。 书店的业务亦随之扩展至京津一带 , 规模也从地区型书铺晋升为全国性书店 。 因此 , 彼时的文学山房不仅收书卖书 , 纂辑翻刻古书 , 更是民国文人雅集的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