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

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
文章插图




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
文章插图

翻译过来,大致在说:
上德之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是真正的德;而下德之人注重形式,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德。
上德之人无为而无所不为;下德之人有心作为而无所作为。

上仁之人有所作为,但却是无心所为。
【 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上义之人有所作为,但却是有心所为。
上礼之人想有所作为,但无人回应,于是扬臂强迫人服从。

下面继续讲,所以,失道后才有德,失德后才有仁,失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
礼,是忠信不足所致,是祸乱之首。
所谓先知,其实只是表面的道,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应当取忠厚而不是浅薄,取实在而不取浮华。
所以应当舍弃浅薄浮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晋国智氏族长智宣子,要选拔自己的继承人,他想选自己喜欢的小儿子智伯为继承人。
智氏家族的军师智果反对,他直言道:“如果立智伯为继承人,就不如立长子智宵。”
智宣子不解,问道:“为什么?”
智果回答说:“说到智伯,他的优点很多:一是身材高大,颜值颇高;二是善骑射,武艺超群;三是多才多艺;四是能言善辩;五是坚毅果敢。总之,他各方面都很优秀。”
听到这里,智宣子更是一团雾水,问道:“既然如此,你又为什么反对我立智伯呢?”
智果回答:“智伯虽然有这五样长处,但是他却缺一样,而这一样关系到我们智氏家族的兴衰存亡啊!”
智宣子问:“缺哪样呢?”
智果说:“缺的就是仁德之心。如果一个统领缺乏仁德之心,其他技能再好,也是无用的。”
可惜,智宣子并没有听从智果的建议。
后来,智伯上位后,以强凌弱,贪得无厌,不断地向韩、赵、魏索要土地,导致后来韩、赵、魏三家忍无可忍,联手打败了智伯,诛灭了智氏一族。



下德|为什么《道德经》中讲“礼”是祸乱之首?
文章插图

曾仕强教授对道、德、仁、义和礼,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说,他说:
所谓道,就是良知。
所谓德,即道的结果。
仁,指的是彼此真诚相对;义指的是对自身的要求,而礼,则是最末一级,表示经常要求对方,很少自我反省,因而礼尚往来,常常流于形式。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人问管理学家德鲁克,怎样才算是一个好鞋匠呢?
德鲁克这样回答说,这个答案还挺多的,比如说:
生产了全世界最多的鞋子,就是好鞋匠。
赚了最多钱的,就是好鞋匠。
有的鞋匠还发明了很多专利,也可以说他是好鞋匠。
但最后,德鲁克说,他们其实都不是好鞋匠。
好的鞋匠其实是这样一个人:
看完后,我们坚硬的心,似乎一下子变得柔软了许多。
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然而在享受这些的同时,我们总隐隐感觉缺点儿什么。
想想,也许就是三个字:人情味。
当一个社会太功利的时候,人情就会淡泊;而当一个人眼里只有“利益”二字,我们很难从他身上感受到温暖。
所以《道德经》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