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夫|这本书用显微镜观察400年前的疯人呓语|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然而,一旦默认了体系这套荒谬初始大前提的合理性,那么在这一前提之下,任何荒谬的事物都变得合理起来。既然教会绝对权威宰制下异端思想就是有罪,那么每个服从权威的个人都有检举揭发罪人的义务。在本书的第二章中,读者会看到梅诺基奥的同乡邻居们都站在法庭上指控梅诺基奥的异端思想,并且还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细节,许多细节不过是谈话当中的只言片语而已。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除了向法庭表示自己对教会权威的忠心不二之外,还为了让自己能与这个家伙划清界限,以求自保。为了表明自己与这个异端思想罪犯势不两立,一位乡邻甚至向法官表示梅诺基奥“名声很坏,他有些邪恶的想法,就跟那些路德教派的家伙似的”——这位乡邻显然很清楚当时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风潮正是教会最痛恨的眼中钉,把这顶帽子扣在梅诺基奥头上,无异会置他于死地。而在当时,“路德派教徒”这顶帽子,就像后世的“间谍”“奸细”一样,乃是一张罪名膏药,百试不爽。而以此罪名给对方扣帽子的人,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路德派教徒”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只要把这项罪名扣到对方头上,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这一危险的罪名了。而最讽刺的一点是,梅诺基奥在法庭上激怒法官的一点,正是他大声斥责尊贵之人,谴责“在我们的这种律法之下,教皇、红衣主教和主教既富且贵,每一样东西都归教会所有,而他们却对穷人百般压迫,这些穷人哪怕只耕作两块佃来的田地,这些地也属于教会的,属于某个主教或红衣主教”——他分明是在为那些穷苦的乡邻鸣不平,而这些他打抱不平的对象,却正是向宗教法庭告发他,要求判处他重罪的那些人。
1601年的某一天,梅诺基奥被宗教法庭判处火刑,就在几个月前,以宣扬日心说垂名青史的哲学家布鲁诺也以同样的异端思想罪名被活活烧死。比起布鲁诺,梅诺基奥当然死得寂寂无闻。在一封以教廷最高宗教法庭全体成员的名义写下的信中,对梅诺基奥的罪名如此写道:“量此案情之严重,恪尽职守,按律究办,不得任由此人犯下骇人听闻之暴行后,竟得以逍遥法外,务必将其明正典刑,以儆彼地闲杂人等”。而所谓“骇人听闻之暴行”不过就是这名偏远山村的磨坊主认为宇宙诞生于一团奶酪一样的混沌中,上帝与天使就像奶酪中的蛆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的诞生未必如同牛奶做成的奶酪,但确实有些蛆虫一样的存在,用自己匍匐于权威之下蠕动的恶意,啃噬着这个世界的理智与良知。金兹堡的《奶酪与蛆虫》诚然是一架穿透时空的显微镜,让我们看到四百年前的奶酪与蛆虫。
文化
斯卡夫|这本书用显微镜观察400年前的疯人呓语|一周新书风向标
文章插图
《鱼米之乡》
作者:[英]扶霞·邓洛普
译者:何雨珈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张婷
去年,扶霞刚刚出版了中文版《川菜》,此前,也出版过讲述川菜饮食文化的美食散文《鱼翅与花椒》。不少读者对扶霞的了解即停留在这是一个喜爱湘菜、川菜等重口味中餐的外国人,但实际上,扶霞对于江南菜也爱得深沉。这本《鱼米之乡》聚焦的正是和谐柔美的江南菜,其中既有对于江南菜的饮食文化、渊源考据,也有实操性颇强的江南菜菜谱。她把江南美食细分成了开胃菜、肉菜、鱼类海鲜、豆制品、汤羹、甜点等不同品类,每个品类中都选取了代表性菜肴,讲述做菜技巧的同时也把江南饮食文化、物产特点,甚至人情风俗也都融会贯通在其中。
粤菜和川菜已然名扬四海,但江南菜则一直显得不温不火。在扶霞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川菜的味道更能刺激人的味蕾,也就更容易抓人眼球、促进传播,而江南菜则更多走的是温和柔软的路线。另一方面,这一菜系的传播名称无法统一,有时江南菜也被指为淮扬菜,或者上海菜,江浙菜,苏浙菜……对于扶霞出版的一系列讲述中华饮食文化的作品,一直有个绕不开的争议:为什么我们要看一个外国人写中国菜?但与这一争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书在中文读者中一直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外来的视角,透过一种异质的碰撞,在其中更加看清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