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

山水画中有几个常见的主题,比如山居、行旅、赏游、人文典故等。这幅《雪山行旅》描绘的主题就是行旅。行旅的本意是远行出游的人,在画中常常用文人隐士的出行景象表现这个主题。
行旅图最早出现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了,从传世作品看,在北宋初年已经出现了技法和形式十分完善的行旅山水画。北宋画坛大师有一幅传世作品叫《溪山行旅图》,这幅画下端的密林处隐藏着“范宽”二字名款,被认定为真迹。
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
文章插图

这幅《雪山行旅》是明代画家钱毂的作品,他是画坛大师文徵明的弟子。钱毂这个人出身贫寒,成年后认识了文徵明。文徵明觉得他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就悉心教导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钱毂成为苏州一带的知名画家,吴门画派的高手。了解了钱毂的师承关系,就会发现他的画风的确很像文徵明。
也许是宋代画家创作的行旅图太成熟了,后人创作这类题材的时候,常以全景式构图为主,钱毂也没有在构图上独辟蹊径。大方向没有变,但小细节却可以调整。钱毂结合了明代中期的审美情趣,简化了笔墨皴染上的繁琐程度,画了雪山中的行旅。
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
文章插图

明代画坛很有意思,前期的浙派画家师法宋代院体风格,中期的吴门画家师法元人逸趣。如何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逸趣,明代中期的画家想了很多办法。元代画家身受压迫,无法实现人生追求,转而寻求自然灵秀中的气韵。明代中期的画家,他们不能感受到那种压迫感,他们只能通过表现形式贴靠元代画家的心理感受。
由此,就有了这样看上去简简单单、疏朗清新的山水画。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事实上,风格变化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被接受。吴门画派的二代、三代弟子中,这种简淡隽永的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可见还被接受了的。
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
文章插图

由于画纸氧化的缘故,《雪山行旅》的底色已经变成淡黄,影响了画中淡墨的表现力。这一点,在欣赏角度是个遗憾。只能通过局部细节才能看到,淡墨在表现山石肌理时产生的种种妙趣。其实,《雪山行旅》已经带有了一些写意的笔法,赋予雪山浑厚清旷的美感。
古人描绘雪山常常暗喻人品清正高贵、一尘不染,钱毂除此之外,还表达出人与山水的亲近感。画中桥上有个背影,头戴大帽,骑着毛驴,身上没有行囊,好像描绘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深入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雪景山水太美了,才让人不畏寒冷欣然出游。
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
文章插图

有些山水画在技法上没有特别强大,在意境上却很高妙。这也是吴门画家在创作中的一个特点,他们借用文人情思,巧用诗文底蕴,让山水画有了新神气。




【 文徵明|不以技法取胜,钱毂绘《雪山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