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研究|浅析山水画欣赏与谢赫六法的关系!

浅析|美术研究|浅析山水画欣赏与谢赫六法的关系!
文章插图

山水画到隋代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受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的哲学、美学观念影响,在欣赏一幅山水画作的过程中,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被后世画家作为创作的准则,其实“六法”也是欣赏山水画的标尺,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画面气息、笔墨与物象,章法与师承四个方面。
浅析|美术研究|浅析山水画欣赏与谢赫六法的关系!
文章插图

以展子虔《游春图》为依据,山水画到隋代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此之前的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作为其最有影响的理论支撑已产生了150多年,这两篇著作对山水画创作而言,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极高的美学法则,如宗炳“畅神”“澄怀味象”“以形写形”“应会感神”,及王微“明神降之”的观念。但哲学、美学的范畴往往偏向于探讨本质和內在的艺术规律问题,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其构成元素往往比较复杂,如工具材料的选择,技巧技法的运用,师承脉络的关联,等等,都是较为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作品完成后进入观看阶段,这些要素显然同时影响观者的感受和体验,对艺术修养处于中间层次的观者而言宗炳和王微的观点作为欣赏和批评的准则,似乎并不详尽,而稍晚于王微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相较来说条理上显得更加清晰完备,虽然这一理论的评述对象在当时为人物画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几乎被后世的文人和画家拿来评判所有门类的绘画,且毫不相饽。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对绘画的适用范围之广不言而喻,除对绘画的创作铺垫了理论依据之外,也为绘画赏析确定了标尺。谢赫“六法”的意义在于将哲学、美学的论述回转到方法论,比起前两者来变得更为具体,使创作和欣赏的步骤更加条理化。
浅析|美术研究|浅析山水画欣赏与谢赫六法的关系!
文章插图

“六法”的要点内容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欣赏是绘画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自然传播方式和途径,这六点内容既可以应用于创作,也可作为欣赏的关键内容,尤其在欣赏古代山水画时,对观者知识储备的要求非常高,而一般观者可通过六法的提示,对一幅山水画作品做出基本的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美术研究|浅析山水画欣赏与谢赫六法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一、气息
“气韵,生动是也”。古人对“气”的解释纷繁浩杂,即本乎《易经》的阴阳观念,又出入于《老子》的道德哲学,再加上与“传神”观念相互浸染,使人易于意会,而难以辞旨。“气韵”二字合称,始自谢赫,本指人物状态有神采,有风仪,后借用到绘画的各个门类。毫无疑问,一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是有生命的,“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直观感受、第一感觉,实则关乎作品气息,是画家艺术教养的综合呈现,而古人所谓“游于艺”“解衣盘礴”“卧游”,最重要的诉求还是在精神层面,这就是古代中国山水画将“气”“神”“意”“韵”等始终列为第一的主要原因,“六法”第一即言“气韵”,既和当时社会言传风尚有关,也是作者窥悟了绘画要旨,依照气韵将作品分出品第高低,实为明智之举。否则,绘画作品的评判标准将很难确定,作品的好坏也将众说纷纭。而画面的气息关联在于——创作者和物象双重因素,创作者的风格个性直关画面气息,物象的风雨阴晴等因素在描绘出来之后使画面气息具体化,在这两重因素的作用下,气韵的隐显才会给欣赏者深刻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