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国画花鸟画为什么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可?( 二 )


二、宋代绘画对意境的重视,发展了花鸟画的寄情性。宋代绘画强调写生,追求“理趣”,这种“理趣”与诗意的表达相结合,使得北宋院体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它淡化了把绘画视为“与六籍同功”的社会功利性,增强了以“怡悦性情”为目的的观赏性;其二,它凭借着诗句,合理地赋予以“以直观叙事状物”为特质的传统绘画以“诗的意境”,从而使观赏者产生一种富有跳跃性思维的诗性联想。如:传为赵佶的《腊梅山禽图》上正由于题有“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之诗,从而使画中两只栖立腊梅枝上的白头鸟,蕴含着人间爱情白头到老、千秋不变之诗情,令人回味。正是由于有了诗意的注入,就使得“特取其形似”,只重对物象进行工细刻画的院体画,有了“宗旨”和生命的主题,整个画面犹如有了灵魂,立即变得鲜活起来。
三、古代文人“托物言志”的思想被文人引入绘画,更增加了花鸟画的寄情和寓意性。唐宋以来,大量文人进入绘画领域,特别是文同、苏轼等文人的鼓吹,逐渐形成抒情写志,寄兴寓情的艺术观念。画史上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常被画家用来象征文人的品格和志趣。以竹为例:这种为人民所喜爱的植物,早在唐代就被画家们收入画幅,宋代则形成了以文同为首的“湖州画派”,已经将象征意义赋予了竹子;到了元代,由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竹子更被文人画家们广为描绘,用以象征自己的民族气节和情操;在清代郑板桥的笔下,通过别出心裁的诗文题款,抒发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即使是到了现代,好多画家还是借助竹子的“宁折不弯”、“虚心向上”、“百尺竿头”、“清气昂然”等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企盼,抒发自己的心胸和意念。
推荐欣赏:郭海林小五尺横幅花鸟画作品竹子《墨竹》
国人|国画花鸟画为什么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可?
文章插图

总之,国画花鸟画以其独到的吉祥美好寓意,以及极大的收藏价值,深得人心,深得国人喜爱;这种侧重于以个别的、局部的、微观的自然现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比、兴之义表达人的审美理想,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俗。所以,花鸟画的这种寄情寓意性一旦形成,便被广泛地接受,使它在唐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后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而且长盛不衰,以它独特的艺术风貌挺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