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艺评论丨陈子善:不该漏了施先生( 二 )


施先生如此重视翻译并努力实践之 , 当然与他的翻译理念密切相关 。 1980年代 ,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 施先生力排众议 , 坚持《大系》必须要设翻译卷 , 并亲自担任翻译卷的主编 。 他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有两次翻译高潮 , 1890-1919年这一时期是继翻译佛经之后的中国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 无论是唐代翻译佛经 , 还是近代翻译外国文学和文化典籍 , 都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而施先生自己也从这样的高度出发认识文学翻译 , 从事文学翻译 , 他是真的热爱翻译 , 他的翻译是高度自觉的 , 是他的主动选择 。 至于他的文学翻译与他的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 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 , 皇皇12卷的《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将隆重出版 , 既是对校庆的贺礼 , 也是对施先生小说翻译成就的首次较为全面的展示 , 包括鲜为人知的在香港翻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转变》和不少新发现的集外散篇 。 之后 , 诗歌卷、散文评论卷、剧本卷等也将陆续推出 。 届时我们将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施蛰存这个名字在“丽娃河畔的翻译家”中是特别光彩夺目的 。
作者:陈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