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马梦瑶 济宁报道
千年大运河奔腾不息,孕育了运河两岸良田沃野、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作为运河沿线城市,千百年来,运河文化极大影响着济宁,有力塑造着济宁,使得济宁拥有“运河之都”的美誉。9月2日至3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承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济宁市,探索济宁这一城市大运河文化的风貌。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文旅融合,擦亮运河文化“金名片”
宣阜巷是位于任城区的具有大运河风情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为省级首批文化历史街区。采风团一行游走在这一亲水而居的街巷中,赏古韵清流、暗柳映照,打量街边店铺,不觉被内画、剪纸等非遗技艺吸引。近年来,任城区以宣阜巷作为文创品牌,致力于创意与创新、保护与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运河畔宣阜巷休闲文化步行街为代表的保护性研发基地,重点传承创新了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市级非遗代表项目7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在文化产品中不断融入旅游需求导向,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太白湖原称北湖,因处于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的最北端而得名,后因李白曾寓居济宁二十三年,诗留百篇,为表纪念,于2013年将此湖命名为“太白湖”。沿湖乘观光车游览,老运河和太白湖内翠绿的荷叶铺在平静的湖面上,百余种荷花姿态各异,白鹭巡湖面翩翩而过,不必多加修饰便形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观。据讲解员介绍,景区资源丰富,拥有鱼类80余种,栖息鸟类130余种,各种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植物300余种。近年来,景区新增老运河人工湿地、大唐牡丹园、白衣尚书纪念馆、汉碑汉画像石馆等自然人文景观。太白湖东临古运河,西临京杭大运河,呈双河抱湖之势,经过多年发展,太白湖景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其“活”起来
济宁市汶上县的南旺,是大运河的“水脊”,是运河全程的最高点。千年流动的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便是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形象展示,这一工程解决了大运河跨越水脊的难题,确保了运河漕运连续500余年畅通无阻。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底蕴|“运河之都”底蕴丰厚 济宁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章插图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据了解,2011年,南旺分水枢纽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通过在遗址发掘保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使其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走进公园,一座明代建筑——南旺分水龙王庙屹立其中,似是在镇守着这方土地,南旺分水枢纽现已听不到汶水撞击河堤的波涛汹涌声,却也掩饰不住昔日辉煌的贡献。如今,为了保护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当地在工程原址上建设了这座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发掘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包括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运河北堤、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庙等遗址,以及大运河南旺枢纽水工科技馆等新配套设施,吸引着游客们了解历史、走近文物,感悟大汶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