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生活在内心情节的巅峰

《珠峰海螺》
黄怒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
《珠峰海螺》以主人公跌宕的人生历程 , 烘托出了20世纪至新世纪中国世纪巨变的时代精神气象 。
【内心|生活在内心情节的巅峰】小说以亲历性视角为主体表现框架 , 在再现奇异境遇与情感幻变历程的基础上 , 对跨时代的生活侧面与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交织在一起 , 勾勒出一幅幅心绪波澜的大时代画面 。 《珠峰海螺》表象是揭示主人公亲历的一段奋斗、痛苦、希望与振奋的曲折离奇内心历程 , 实质是对整整两个时代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深层展现 。 小说首创中国“攀登百科全书”式的诗意写实主义极限小说法 , 并配合书信体、历史文化截面的情境化安排 , 使小说的惊险故事充满玄学的回荡气息 。
《珠峰海螺》主人公英甫以珠峰攀登历险作为小说主体构架 , 来表现故事情节起点、故事矛盾冲突、故事矛盾的解决——三段式结构 。 这个三段式正好对应了“三天”时空中演绎的哲思意蕴 , 也象征了主人公人生境遇的珠峰式逆境、珠峰式奋斗、珠峰式征服的诗意生命履历 。
《珠峰海螺》经历的故事延绵性与交错性 , 其实是一种空间并置的一个情节点与另一个事件点的接续 , 故事的发展线 , 构成空间网体的并置团块 。 《珠峰海螺》用三天的时间线 , 把攀登险锋与商战博弈相对应地切分成地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两个空间布局点上 , 错综交织着几十年时间分区的跨度 , 这只有凭借诗性的想象而不是经验的想象才能连接 。 小说在“第三天绝地恐狼”的故事高潮中 , 同样也编织了时间换空间的叙述图景 。 “第三天”从珠峰到“东方梦都”的复线叙述变得更加频繁地交织 , 甚至要求读者要用很高的悟性来读解 。 复线来回切换的频率加快 , 意味着“第三天”故事的高峰呈现出扭结的穿插结构 。 这就使故事场景变化对读解的感知状态 , 具有了立体性的感染力 。 同时 , 小说在“第三天”密集地加大了时间与时间、时间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来回跳跃式切换 , 发挥时间情节与空间场景共同铸造的多维效果 , 让遥不可及的极端境遇体验变得更有亲历性 , 目的是满足小说故事高潮环节 , 那些戏中戏的穿插布局的需要 。 这样 , 小说的高潮结构才凸显出情绪发展、想象穿越、思想升华、形式悦目的诗性本质 。 例如 , 小说“尾声”设计的情绪发展和思想升华的意外性 , 让读者自带的戏剧性驾驭力失去了方向感 。 因为英甫和叶娜那珠峰一样莫测的结局 , 已经是在象征:晦涩的彻悟命运的日常人性后面 , 那一丝迷离的希望 。
从审美上概观 , 《珠峰海螺》本身创造了一个用诗来讲故事、又用故事来浓缩诗的情节载体 。 这种情节载体 , 可以使情节的复杂性产生心绪变化上的起伏缓冲力 , 而让情节的延绵与交叉不枯燥 。 同时 , 让多种文体截面植入到情节的机体中 , 互相打破界限 , 混合成一个新奇的独立性文体 。
其次 , 小说中应用“天堂有什么趣味呢?永生有什么意义呢?”这类解散性跳跃的句子组织 , 带有奇诡中浮思辨的无碍性和圆融性 。 这在建设一种带认知功能的诗性空间小说维度上 , 达到了从读者解释句子 , 到读者自己从脑海中琢磨句子新意义的效果 。
再次 , 小说“第一天”的二十一节 , 在故事中展开的视野纵深 , 有想象流与意识流交叠在一起的连环性 。 让我们看到作者心灵中那些不断自在开放出的偶现的思想活动 , 无形投射出的一个个意识世界的情节 。 这种按照心灵内部流动改造出来的想象流与意识流 , 让日常现实产生了一种突变性的神奇感受力 。 这正是黄怒波在《珠峰海螺》中 , 以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激奋感觉所达到的巅峰状态 。 (文/陈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