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湾区古港钩沉
文章图片 |
邱少梅《湾区古港》是一部长篇纪实报告文学作品 , 主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建设 , 梳理了广州这座古港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变迁路径 , 揭示了古老而蓬勃的广州港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 其中有人文地理知识 , 有历史典故 , 有文献记载摘录 , 也有承袭传统而来并沉淀为广州特有印记的地方风物和人情 。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 以在场亲历的方式 , 用充满真情的笔触 , 将广州港的古与今跨越时空地对接起来 , 将心中的理想与港口的现实做了恰到好处的融合 , 真正体现了一位优秀报告文学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
《湾区古港》的构思巧妙 。 作品以章回体的形式架构 , 章名四字一句两两对应 , 形式简约而富有音乐的节奏感;珠玑之间都是关键 , 标题确立文章的主旨或文眼 , 极具“欲知后事如何 , 且看内文分解”的带入感 。 在内容安排上 , 作者并未一开始便将广州置于前台 , 而是沿袭“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定律 , 从珠江是财富之门入手 , 写了作者对珠江的眷恋之情 , 从历史文献和水利实证勘察结果对珠江的起源进行了追溯 , 对珠江流域的繁荣和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 正是这“三江汇集 , 八口分流”的珠江入海口 , 孕育了历经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广州港 。
作者借用印象派绘画的散点技法 , 采用片段场景的方式叙述 , 由点及面 , 以面带出全书的立体主题 。 例如 , 第二章“泥城待贾 , 港市萌芽” , 就从“建城两千年的广州”“泥城待贾”“港市萌芽”几个方面条分缕析广州港口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 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揭示一个主题 , 但它们之间又不散乱 , 而是沿着历史的逻辑脉络 , 共同建构起广州港辉煌的前世和璀璨的今生 。
作者始终以在场性为特征 , 突出报告文学的真情实感 。 在很多篇幅中 , 作者都以亲历者出场 , 增强了报告文学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 如《哥德堡号》一文 , 作者先从文献中查阅哥德堡号商船的缘起、传奇性的航运经过 , 以致不幸覆沉海底;然后以亲历者的身份目睹了哥德堡号“复活”、重访广州的过程 。 其中既有哥德堡号气势如虹的外观描写 , 也有跟船上水手们开怀畅饮的豪情 , 还有巧遇瑞典国王、王后时心潮的激越与澎湃 。 读完如同身临其境 , 对哥德堡号商船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 。
作者遵循报告文学的写作规律 , 大量查阅文献古籍资料 , 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同时适时援引文学经典 , 穿插历史典故 , 甚至引用地方民歌等 , 使文本显得严谨有度、生动可感 。 在具体表达手法上 , 作者往往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于一体 , 使得作品兼具很强的文学性 。 例如《铁木广船》一文 , 对岭南瘴疠之地的历史、太祖母为了帮补家计乘坐“大眼鸡”漂泊去南洋等采用平铺直叙的记叙方式;对广州博物馆中造型各异的船模采用说明的方式;对于广船在中国的地位 , 作者生发感慨 , 造船基地繁忙的叮当之声 , 仿佛一曲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歌谣 。 情之深、意之切 , 在字里行间隽永流转 , 作者的自豪之情溢于纸面 。
在语言运用方面 , 文风朴实 , 笔意开阔 , 读之如同泛舟荷塘 。 其间广州地方俚语、方言的恰当运用 , 更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 , 也使人对广州内蕴丰富的地方风情有更加贴切的感悟 。
【地方|湾区古港钩沉】
- 乐陵$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陵这些地方入选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地方|父爱更像一道光
- 大赛@大湾区经济学青年学者齐聚知识城,角逐“知识城杯 - 大湾区林道青年科奖(经济学)大赛”
- 山海经&盘古开天地是真的吗?《山海经》对此有两处描写,皆指向一个地方
- 地方|王富玉豪华别墅内景曝光 满墙字画标榜“淡泊名利”
- 艺术&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揭晓,看文化和艺术如何实现“地方重塑“
- |判断一个男人日后是富贵还是贫穷,从他身上这三个地方就能看出来
- 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
- 体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