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 二 )


黑猩猩|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

那么人类和动物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河森堡借用一位非常伟大的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告诉我们,到目前位置,还没有清晰的边界。不过有一个较为达成一致的学术观点:所谓的人类,可以大体定义为“习惯性直立行走的灵长类”,企鹅虽然习惯直立行走,但不属于灵长类。黑猩猩虽然是灵长类,但不习惯直立行走。唯有人类,既习惯直立行走,有属于灵长类。
问题又来了,是什么让人类习惯了直立行走?答案正是匮乏。
一次蝴蝶翅膀的扇动,可能引发一场风暴,这就是蝴蝶效应。不过这一次不是蝴蝶,主角换成了巴拿马地峡,注意,不是巴拿马运河。故事发生在某一次地球板块运动之后,巴拿马地峡形成。它的出现深刻的影响了地球的气候,也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这个蓝色星球上许多物种的命运。其中,就包括远在非洲东部的古猿。
黑猩猩|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

整个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地球气候的变化,使得地球上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锁在了高纬度地区,古猿所在的非洲东部雨林逐渐被广袤稀疏的草原所替代。问题来了,雨林就是古猿的家,他们在哪里繁衍,嬉戏。这个变故让他们手足无措,是留下,还是寻找有雨林的地方,这是个难题。不过,还是部分古猿留了下来。最开始是一只无名的古猿,摄手摄脚的从树上走了下来,他这迈出的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是伟大的开始。紧接着,更多留下来的古猿从树上走了下来。渐渐的,古猿习惯了直立行走。
你可能会说,从树上下来,也不一定要站起来啊。你说得对,突变的环境带来食物的匮乏,让古猿开始直立这是初始原因,还有三个更深刻的原因。
第一是在与其他抢夺食物者的过程中,显得更为强大。想想,你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不自然的想站起来。
第二是加速进食的速度。相对而言,直立的姿势能够吃得更快,也吃得更多。看来站起来吃吃得多,这是有依据的。
第三是有利于移动,并且节能。在没有了雨林过后,古猿的食物来源变得更为分散,不得不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而且往往这两个地方很远。怎么办,站起来用双脚走路。这样能够在速度与节能上达成最好的平衡。
【 黑猩猩|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黑猩猩|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人类简史》,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

总之,初始的原因就是最根本的原因。食物的匮乏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让古猿习惯了直立行走,这也是人和黑猩猩的分界点。
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直立行走帮助古猿解决了食物匮乏的问题,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麻烦。最为明显的是腰椎间盘突出,身为现代人更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胃下垂,心血管疾病等待等。但最大的问题是死亡,由于直立行走带来的分娩难题。原本古猿的身体是宽盆骨,但这种结构消耗能量。原来没有直立行走还算适应,但现在直立行走过后,再加上资源的匮乏,古猿的身体结构逐渐演变成窄盆骨。窄盆骨带来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就是产道变小。但问题是,婴儿的脑袋却很大。在没有剖腹产以及较为完善的卫生环境,婴儿的出生无异于闯“鬼门关”。
你可能会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古猿的大脑应该变小,这样才符合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啊。你想问题的思路很不错,但还有一种可能,这就是大脑增大,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生存呢?事实还真是如此,在一个人活下去,与更多的人活下去的选择下,古猿选择了后者。是的,大脑增大有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死去,但为了活的更久,不得不选择增大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