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白 看

前不久 , 读了孙少山先生在“读吧”版发表的《看不见的手》;其中有句闲话 , 让人读来 , 不觉会心一笑 。 孙先生讲 , 《国富论》这本经典很好读 , 又说:“康德、黑格尔的哲学经典 , 我根本就读不懂 。 ”读到这句话 , 一下子就觉得孙先生很可爱 , 很真诚 。 同时 , 也为自己书架上那本一直翻不下去的《判断力批判》找到了暂时束之高阁的理由 。
其实 , 当下的文化氛围中 , 像孙先生这样的知名作家 , 说这样的话 , 是需要一点“胆量”的 。 君不见 , 一些所谓文人聚集的场合 ,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这些西哲是要挂在嘴边的 。 我就在电视上见过一个所谓国学大师 , 自称读康德的书特用功——但当其说出一点心得体会 , 全是书里前言后记中译者的观点 , 再加一两句网上传播得人尽皆知的“头顶灿烂星空 , 心中道德律令”之类 。 真是大跌眼镜!翻翻前言后记 , 找找“度娘” , 某些人就有了混世的名头和大言不惭的“底气” 。
其实 , 读西方哲学方面的书 , 确实需要一些基础和训练的 。 因为其话语逻辑是数理求证式的 , 哪怕是一个社会问题、情感问题 , 也要给演绎推导得严丝合缝 , 就像我们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处处闪耀着理性之光 。 它不像中国哲学那样 , 是一种先验的感性认识 , 只要你生于斯长于斯 , 就可以随便侃两句的 。
而且 , 西方一些中小学 , 都设有不同级别的哲学课 , 人家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训练——所以 , 像德国这样哲学传统深远的国度 , 其普通市民都有哲学接受的基础的 。 而对于没有哲学理性思维训练的大多数国人来说 , 读那些西哲原著 , 真的如读天书 。 所以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 即便你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读了西哲著作 , 也不懂所言何物 。 看了也白看!
【经典|白 看】由此也就明白了 , 某些著名人物所谓的对西哲经典的“阅读” , 恐怕也就是读了某篇相关哲学的通俗性文化随笔 , 或者翻翻前言后记 , 然后就去不懂装懂 , 沽名钓誉了!
如此带坏文化圈的风气 , “看了白看”者与之相较 , 都显得可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