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读了四十多年鲁迅,越发看到他的力量与不朽( 四 )
解放周末:也曾有一些人把酷评鲁迅当作成名的捷径。
郑欣淼:的确有这样的人,不过越来越少了。现在人们的辨别、鉴赏能力普遍提高了,不是某个人酷评一下鲁迅,鲁迅就会被打倒的。鲁迅的作品业已成为经典,经典必然有经典的价值,不是谁随便贬损一下就能否定得了的。有位台湾学者讲,在台湾,越研究鲁迅越感到鲁迅了不起。不久前评选十大国学大师,其中也有鲁迅。有人对“国学”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鲁迅还排在前面,起码说明了鲁迅在今天的影响。我们不必强求大家对鲁迅的某个观点和主张一定要拥护,但鲁迅所体现的我们民族的可贵的精神,就必须坚持,那些与此唱反调、哗众取宠的人最终是没有市场的。
以平常心面对鲁迅遗产,既不神化,也不功利化,这样才符合鲁迅精神的要义
解放周末:对鲁迅的评价曾经历了一个从神化到人化的过程,作为鲁迅研究学会的会长,您心目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形象?
郑欣淼:鲁迅是个内热外冷的人,外表横眉冷对,但内心非常热烈。他是一个有风趣、有智慧、有幽默感的人。他的日常生活和老百姓差不多,是个在人群中很容易被淹没的普通人,但他的思想是深邃的,充满着趣味和智慧。前不久我收到一本书:《鲁迅的日常生活研究》,里面有很多鲁迅生活中的记录,展现的是个活生生的鲁迅。
文章插图
解放周末:但我们印象中的鲁迅似乎永远是那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现在一些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难道鲁迅真的离今天的青年越来越远了?
郑欣淼:“三怕周树人”这个说法倒是头一次听到。其实鲁迅格外关注青年人的成长,有一次一个青年买他的书,从衣袋里掏出的钱还带着体温,这体温烙印在鲁迅的心上,他说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他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老舍先生也这样评价鲁迅,说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难以走近或不愿走近鲁迅呢?一方面是了解鲁迅需要“知人论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对鲁迅的普及做得还不够好,个别教材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普及鲁迅应当从现实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情感灌注,不能搞抽象的说教。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常态地面对鲁迅遗产,既不神化,也不功利化,这样才符合鲁迅精神的要义。
解放周末: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但是现在的文艺现状是“快餐”当道,“选秀”流行,“恶搞”泛滥,这些现象是不是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文艺精神有所缺失?
郑欣淼: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上,鲁迅坚持既要为人民大众欢迎,又要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他认为大众化并不是“迎合大众”,那种“主张什么都要配大众的胃口,甚至于说要‘迎合大众’,故意多骂几句,以博大众的欢心”的论调和做法,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甚至“可要成为大众的新帮闲的”。当前有人慨叹文艺日渐边缘化,这是因为有些文艺创造者自我放逐、自我边缘,因为文艺的生存背景虽然变了,但它追求真善美的属性没有改变;文艺的形式、体裁和传播方式虽然变了,但是它为人类构筑精神家园的使命不应改变。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向鲁迅学习。
解放周末:那么,您认为该如何在青年与鲁迅之间架设一条通道,让年轻人可以走近鲁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十二月十五夜$30个“落入凡间”的神仙诗句,唯美浪漫,惊艳了时光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