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询唤当代影视批评的价值感和美学蕴含

◎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上 , 科学的注重价值感的影视批评需要大力询唤 。 这种影视批评不应当被视为一般的“评论” , 它应当更深刻、更自觉;它也不应当被简化、俗化为“热点话题”“片场花絮”“影视快餐店”等等 , 它应当更凝重、更切实、更具批评个性 。 新时代的影视批评必须是真正超越的批评 , 它要站在科学和艺术双重的立场上 , 以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双重方式 , 通过宏观把握和微观考察 , 对影视创作、影视媒介生态和进展、公众心理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 力求扣住影视艺术涌动演变的脉络 , 为影视艺术与人类理想的充分和谐贡献智慧 。
当代影视媒介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捷、生动多维 , 它是以具体直观的感性情态进入千家万户的 。 因此 , 影视每每代表社会在精神文化上的导向 , 具有示范性 , 被认为是民族共同价值的象征和体现 。 影视媒介一旦传递出消极、庸俗甚至负能量的观念、心理和行为 , 其对社会造成的污染会十分可怕 , 其影响也会十分深远 。 普通大众欣赏电影、电视艺术 , 大多为满足对故事无穷无尽的渴望 , 寻求视觉娱乐是普遍心态 , 而其时他们精神上的“防线”往往较为薄弱 , 这使不良影视会在观众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 也正因为如此 ,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 可谓正逢其时 ,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
在移动互联网主导的时代 , 影像艺术是整个社会艺术消费的热点之一 , 占据了人们大量闲暇的时间 。 由此 , 如果忽视影视批评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 。 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就曾说过:“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 , 但如何运用电视 , 却是人类智慧的更大考验 。 ”影视批评关注的正是如何正确地运用影视 , 它发掘发现的是影视媒介和作品的价值感和美学蕴含 。 我们确认批评的意义 , 拓展批评的视野 , 创造浓郁的批评氛围 , 都是为了叩问创作的真谛 , 询唤作品的内涵 。 正因为如此 , 把影视批评视为指导影视创作的“创作” , 并不为过 。 著名的日内瓦学派批评家乔治·布莱就强调:批评不是“立此存照式的记录” , 不是“居高临下的裁断” , 而是参与 , 是不怀成见地“投入作品的世界” , 实现批评家“与诗人的精神历程相遇合” 。 批评在引领创作中凸显着自身的作用 , 同时也在更高的境界上强化影视艺术的魅力 。 正因为如此 , 影视批评对影视创作价值感和美学蕴含的询唤 , 是至关重要的 。
然而 , 令人遗憾的是 , 当今人们关于影视批评的观念 , 还存在较大误区 。 影视批评不仅极其缺乏 , 常常淹没在廉价的慨叹声中 , 而且已有的批评也有很多是“影视评介”“热点话题”“明星追踪”等等 , 或者是那种完全不“带电”的所谓“文化批评” 。 有的时候 , 批评成了“复述剧情”一类的“媒介闲话”和随意演绎自己形而上的文化见解的大拼盘 。 至于某些没有深入作品内部、千篇一律的“主题+人物+艺术特色”的“学术分析” , 不仅起不到引导创作和鉴赏的作用 , 相反 , 成为一批质量不高的影视作品招摇过市的保护伞 , 成为影视界渲染“太平无事”的黄幡 。
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和影视发展要求 。 应当承认:科学的影视批评是有难度的 。 这是因为影视批评所要触及的是包含丰富社会历史文化内容的产品 , 人物和情节的索引需要哲学认知和厚实的知识积淀 , 需要对艺术演变规律和其当代呈现具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和把握 , 而影视所表现的运动的视觉影像稍纵即逝 , 受众又是观念不同、趣味各异、心理习惯相去甚远的大众群体 。 特别是影视批评多以文字形式去审视、剖析和表述千变万化的流动的视听镜像 , 而且 , 它与影视作品常常是不同步的 , 表现为预置和回哺性质 。 某种意义上说 , 正是这种非视像化、后置性、边缘性 , 决定了影视批评在人们的观念中 , 不仅无法和创造银幕、荧屏神话的大导演、大摄影师那些“神来之笔”相比 , 它本身“费力不讨好”其实也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