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一周城市生活丨“五个上海”( 二 )


第四个上海是“改革开放的上海”了 , 王晓明早年长期研究城市房地产问题 , 在分析这个上海时着重比较分析了以“浦东模式”为代表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对社区空间、居民生活、重点商圈、居民文化心态乃至城市精神带来的影响 。 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模式 , 如组团式的城市区块建设、封闭式大型住宅区建设、精细化治理等 , 也走出了上海 , 向全国推广 。 这个时期从创意产业园区兴起到网红街区、网红建筑的流行 , 在王晓明教授看来 , 士绅化显著、老上海的空间在物理上进一步收缩 , 一转身就变成了文化的传说和宣传中的概念 , 用以继续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
而上海人是怎么变化的呢?逐新逐利的特质 , 在“四个上海”的波涛涌动中不断强化 , 新文化和外来文化带来的教育、国际化、商业素养等资源也注入了上海人的精神形体 , 呈现为开放、包容的风格 。 但面向未来 , 问题还在 , 还不足以乐观 。 王晓明教授指出了上海城市文化与市民性格在向“第五个上海”前进路程中体现出的不确定性 。 如果不能克服“价值最大化思维”“竞争至上逻辑”、学校教育社会职能不足、社会“普遍智能”偏弱等问题 , 个人在言行的“微层面”上不能有所变革 , 当社会面对“卷”的压力时 , 不容易有所突破 。
“第五个上海”理应是更加融合、开放、高质量、精细化的上海 , 从细微的言谈举止到大的发展战略和地区的更新 , 都需要更好地认识自我 , 甚至走出自我来回看自我 。 以崇明的发展为例 , 王晓明谈到了这种发展观、眼界问题 。 夯实文化基础 , 更新文化生态 , 活跃思路 , 开拓眼界 , 向曾经看不到甚至不想看的地方去看 , 也许是对明天更积极的应对态度 。
文/里斯本 , 媒体工作者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上海城市文化研究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上海屋里厢》
时期|一周城市生活丨“五个上海”
文章图片

《上海屋里厢》以上海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 , 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 , 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 。
《都市建筑控制——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筑法规研究》
时期|一周城市生活丨“五个上海”
文章图片

该书主要研究1845-1943年间在不同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背景下上海公共租界建筑管理制度和建筑法规之形成及发展过程 , 探讨这些制度法规形成的背景、动因、对当时社会关系和建设行为的调控作用 , 以及对上海城市格局和都市建筑空间之形成与演进的重要影响 。
《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
时期|一周城市生活丨“五个上海”
文章图片

该书描述了中国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文化变迁 。 南京路作为上海的一条主要商业街 , 号称“中华第一街” , 近代以降 , 五口通商 , 从开埠到改革开放 , 从清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 南京路无论从文化 , 还是从商业 , 都是百年来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剧烈变迁的见证 。
《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
上海四大公司档案汇编》
时期|一周城市生活丨“五个上海”
文章图片

该书内容由3位研究人员历时近两年时间从2000多个卷宗中筛选出来 。 档案包括四大公司的开幕公告、媒体报道、工作报告、商业信函、董监会议记录等 , 其中以永安公司的档案最为丰富 , 经整理汇编出118项 , 绝大多数为公司创办人郭琳爽的信函 。 而大新公司的11项档案资料则是第一次发掘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