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草书要先学章草再学王羲之,为什么?

今天要讲的是宋·姜夔《续书谱》的第四章《草书》 , 由于涉及内容较多 , 一节无法讲完 , 所以分成两节来讲 , 本文为第一节 。
【草书|草书要先学章草再学王羲之,为什么?】草书|草书要先学章草再学王羲之,为什么?
本文图片

外形和状态
“草书之体 , 如人坐卧行立 , 揖逊忿争 , 乘舟跃马 , 歌舞擗踊 , 一切变态 , 非苟然者 。 ”
姜夔说 , 草书的字形 , 有的像人坐卧、行走、站立 , 有的像人揖让、忿争 , 有的像人乘船、骑马 , 有的像人跳舞和捶胸顿足 , 这一切变化 , 不是随便形成的 。
这是对草书的外形和状态的描述 。 不瞒你说 ,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揖逊忿争”和“歌舞擗踊” , 八个字四个词代表了四种状态 , 而且不相近 。
两个熟人在路上迎面相遇 , 过去式相互拱手 , 现在式“干啥去啊” , 然后给对方让路 , 此为揖逊;兄弟俩为了家产争得你死我活 , 见面就吵 , 谁也不让谁 , 此为忿争 。
揖逊是相互揖让 , 忿争是相互不让 , 相反吧?
除了歌手、网红、红白事唢呐队、广场舞大妈、公园大爷以外 , 普通人不是心情极好的情况下 , 是不会又唱又跳得 , 当然傻子要除外;人在痛苦的时候 , 比方说你被女朋友或男朋友甩了 , 你伤心时捶胸顿足 , 就是擗踊 。
歌舞是好心情 , 擗踊是坏心情 , 相反吧?
这是要告诉我们 , 草书的外形和状态多变 , 既有无所争也有有所争 , 既有顺畅也有矛盾 , 而且这一切不是随便的 。
草书|草书要先学章草再学王羲之,为什么?
本文图片

变化
“又一字之体 , 率有多变 , 有起有应 , 如此起者 , 当如此应 , 各有义理 。 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 , 多至数十字 , 无有同者 , 而未尝不同也 , 可谓从欲不逾矩矣 。 ”
姜夔说 , 就字的结体而言 , 每个字都有好几种变化 , 有起有收 , 有呼有应 , 怎样起收和呼应 , 都有标准 。 王羲之字帖里 , “羲之”二字 , “当”、“得”、“深”、“慰”字最多 , 有的多至几十个 , 无一雷同 , 却又没有一个不同 , 可谓随心所欲 , 不逾规矩 。
这是对草书外形和状态多变的进一步说明 。
别的都好理解 , 唯独“无有同者 , 而未尝不同” , 既然都不相同 , 怎么又未尝不同了呢?我当年如果这么写作文 , 语文老师定会用红笔在一旁批注“矛盾句” , 甚至会直接划掉 。
事实上 , 不同的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外形 , 相同的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的起收与呼应 。
你要说了 , 王羲之的字起收呼应也不同啊 , 有的向左 , 有的向右 , 有的左高右低 , 有的右高左低 , 有的上大下小 , 有的上小下大 。 没错 , 是不同 , 但这仍是外形 。
草书|草书要先学章草再学王羲之,为什么?
本文图片

“如此起者 , 当如此应 , 各有义理”是关键 。 也就是说 , 草书的起收和呼应有相应的标准 , 而王羲之的不同都在标准之内 。
假设 , 我们俩各泡一杯绿茶 , 茶叶沉底茶水呈淡绿色为标准 。
你先倒半杯水 , 然后加入茶叶 , 最后加满水;而我先放茶叶 , 然后直接加满水;几分钟后 , 两杯水都达到标准 。 先水与先茶步骤不同 , 却都符合标准 。
再举个例子 , 一家机械厂需要加工一批轴承 , 直径误差不超过±0.1为合格 。
张三做的大了0.05 , 李四做的小了0.06 , 王二做的不是大出0.1就是小出0.1 , 最后张三李四合格 , 王二返工 。 也许王二是个学徒 , 但不管怎么说 , 他终究超出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