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二 )


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文章图片

宋高宗赵构书法题《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卷》
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文章图片

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书兰亭序》(局部)
生活雅趣方面 。 北宋画院《听琴图》前“门庭若市” , 显示出宋画在展览中的“点睛”之功能 , 赵佶和蔡京“听无弦一弄”的同频共振君臣关系 , 彼时调琴赏乐、焚香听风、插花赏石的高级宫廷生活 , 成为观看者议论焦点 。 宋人《卢仝烹茶图》旧题刘松年所作 , 经研究虽非出其亲手 , 但确凿为宋人佳构无疑 , 和元王振鹏《伯牙鼓琴图》、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仇英《竹院品古图》、陈洪绶《观画图》、清董邦达弘历《唐宋人梅花诗意图》一道 , 组成了以宋元典藏国宝为引领 , 朝代从宋到清、纵横驰骋800余年的展品阵容 , 可看可赏可玩指数较高 , 是做好主题类书画展的有益尝试 。
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文章图片

《听琴图》(局部)
此番 , 盘活“宋画”意识突出 。 众所周知 , 宋画这一概念 , 包涵真宋画和“伪好物” , 真宋画中又有名家名作、佚名佳作之分 , 品相上还有好坏之别 。 就北京故宫而言 , 名家名作如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佚名佳作如南宋人《韩熙载夜宴图》、品相佳者比如南宋马麟《层峦冰绡图》等真宋画 , 以数十年时间之力 , 集中推广已成经典 。 但 , 按照传统学术观点 , 一方面像展览中的北宋李公麟(传)《竹林七贤图》《龙眠山庄图》 , 以及所谓宋人《竹林拨阮图》《南唐文会图》页这等“伪好物”常用作辨伪案例 , 另一方面按照传统展示眼光 , 像展览中的前揭《会昌九老图》《卢仝烹茶图》这些绢地黝黑的佚名真宋画 , 还有佚名佳作宋人《竹磵焚香图》 , 均是常年不得一睹真容 , 这次都得到展示 , 可谓刷新选件理念 , 盘活馆藏资源 , 充分发挥宋画品牌引领价值 。
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文章图片

唐陆曜(传)《六逸图卷》(局部)
主题|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文章图片

《六逸图卷》题跋
此番 , 唐代陆曜(传)《六逸图卷》首次展出尤为引人注目 , 一是作为唐代名手画工作品的摹写副本 , 其魏晋形象之天然、凹凸晕染技法之古拙 , 透着高古 , 韵味绵长 , 非常罕见;二是切散剩下的几则宋人题跋 , 一则北宋题跋属于吕大临 , 他著有《考古图》 , 是“中国考古学鼻祖” , 一则是南宋画龙高手陈容酒后乘兴所为 , 自书诗后有“信口高吟 , 博数千百年后一笑” , 或令人肃然起敬 , 或令人“千百年后一笑” , 此可谓书画欣赏之真趣;三是六位魏晋时期荒诞半裸男子“越名教而任自然”风气 , 被后世学人在题跋中 , 当做醉酒失态立为反面典型 , 时代背景差异之大令人惊叹 。 同时 , 画中边韶五经笥一图 , 作为母题之“母” , 幻化成不少“子孙”画作 , 微信也出现了《六逸图》“躺平”系列表情包 , 首次得见不免感到亲切 。
一直仰视典藏国宝 , 对此之外丰富的馆藏资源不闻不问 , 当然是丧失平等理性 , 对于普及知识、开启民智更为不利 。 蹚出一条典藏国宝比例较低的好书画展览之路 , 引导观看者把视角从仰视调整到平视 , 改变评判书画展览的传统“价值观” , 平等理性科学地看待中国古代书画 , 构建一个价值体系更为多元 , 服务对象更为多样的书画特展生态圈 , 非常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