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故事|圣卢西亚:经济学与诗歌( 二 )


1930年 , 沃尔科特出生在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 , 拥有非洲、荷兰和英国血统 , 祖母和外祖母均为黑奴 , 因此他的皮肤是棕色而非黑色 。 他在圣卢西亚长大 , 后来上了圣玛丽学院 , 继而到牙买加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念书 。 毕业后他在金斯顿的牙买加学院教过书 , 也在报社当过采访人员 , 然后他到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美国的波士顿大学 。 退休后 , 沃尔科特返回故乡 , 在他的垂暮之年 , 我的一位洛杉矶诗友曾去探望 。 而我本人主编的《现代诗110首》(三联书店)和《漫游之诗》(人民文学出版社)里 , 也收录沃尔科特的多首诗歌 。
令人惊奇的是 , 我后来发现 , 在沃尔科特之前 , 圣卢西亚岛竟然还诞生过一位黑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他的名字叫威廉·阿瑟·刘易斯 。 1915年 , 刘易斯出生在卡斯特里 , 他的双亲是来自安提瓜岛的移民 , 他是家中五个孩子里的老四 , 七岁那年父亲去世 , 母亲把孩子们抚养成人 。 刘易斯是个聪明的孩子 , 跳了两级 , 后来留学英国 , 获得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学位 。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故事|圣卢西亚:经济学与诗歌
本文图片

圣卢西亚 阿瑟·刘易斯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54年 , 刘易斯提出了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 , 那是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 也被称为“刘易斯模式” 。 他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 , 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 , 一种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自给农业结构”;另一种是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结构” 。 其中前一种存在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生产力” , 后一种明显高出 。
刘易斯是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时提出上述模式的 , 成名以后曼大校园里有一幢大楼以他的名字命名 。 1957年 , 加纳共和国独立后聘请刘易斯担任首席经济顾问 , 他帮助这个西非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之后 , 刘易斯被任命为加勒比海诸多联办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副校长 , 并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封爵 。 同年 , 刘易斯受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杰出教授 , 在那里生活了24年 。
1979年 , 正是刘易斯的祖国圣卢西亚独立的年份 , 他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是迄今黑人中唯一一位非和平奖和文学奖得主(和平奖已有十位 , 三位文学奖得主是索因卡、沃尔科特和莫里森) 。 1986年 , 刘易斯从普林斯顿退休 , 住到巴巴多斯岛上 , 就在西印度群岛大学凯文希尔校园附近 , 在那里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 。 1991年 , 刘易斯在布里奇顿去世 , 他的遗体被运回故乡圣卢西亚安葬 , 他的铜像与诗人沃尔科特的铜像并列在卡斯特里的街心花园里 。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塑像在圣卢西亚同一座公园里
我想起20世纪美国大诗人埃兹拉·庞德 , 他不仅发表过有见地的经济学论文 , 还在诗歌中广泛应用 , 尤其是晚年在意威尼斯完成的巨著《诗章》 。 庞德对普遍意义上违反自然的高利贷进行了抨击 , 同时又对国家控制信贷体系表示赞赏 。 大不列颠岛上的批评家康诺利曾这样调侃 , “《诗章》里的气候很像我们英国 , 大部分时间里都刮着一股夹着雨意的西南风 , 有时转多雾——经济学论文的雾 , 偶尔会露出几抹地中海灿烂的阳光 。 ”
——蔡天新《美洲人文地图》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故事|圣卢西亚:经济学与诗歌】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故事|圣卢西亚:经济学与诗歌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