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重袭 夏日必备的常用药指南

1、中暑神药:藿香正气水
具有解表、化湿、利气等功效 。用于夏季中暑引起的肠胃不适或伤风感冒 。如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桑拿天” , 人们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特别合适 。
使用注意:
多治疗体内寒湿较重,又受风寒外邪所致的胃肠型感冒 。由于冷热频繁转换,造成感冒呈现寒热交集的特点,患者却多未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只靠喝藿香正气水治疗,或造成感冒“久治不愈” 。
【高温重袭 夏日必备的常用药指南】2、晕车必备:人丹
具有驱风健胃的功效 。其功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安全性高 , 是高温天气中一种较好的解暑药,能够解决夏季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车、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等问题 。
使用注意:
药品中含有樟脑,有一定毒性,常吃人丹易导致肝肾损害 , 千万不可滥用 。服用一天后,中暑症状仍然没有较好改善者,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和老年人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不宜服用 。
3、醒脑秘方:风油精
清凉,止痛,驱风,止痒 。夏季容易遭受蚊子的侵袭风油精 , 风油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那种痒痒的感觉 。在晕车、晕船或伤风头痛的时候,抹一点在太阳穴,即可缓解症状 。
使用注意:
风油精中含有樟脑等成分,具有挥发和渗透作用,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 新生儿使用风油精也可能诱发黄疸、抽风等 。如果在出汗时使用 , 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也容易造成过敏 。
4、万年神药: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 。作为一种常用而廉价的非处方药,人们对板蓝根“太熟悉”,用于治疗感冒、病毒性感染以及传染病流行期间的预防和治疗 。
使用注意:
性味苦寒,对于风寒引起的感冒和对于虚寒、怕冷的人都不适用,如果盲目使用就会“治反”了 , 从而加重病情 。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反而易引发疾病 。
5、腹泻必备:黄连素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 止痢止泻 , 是众多治疗腹泻药物中最为大家熟知、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的药物之一,夏季是腹泻高发季,许多人在腹泻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 。
使用注意:
盐酸小檗碱口服吸收极差,其成分几乎均停留在胃肠道,对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有特效 。对非感染性的腹泻、腹痛 , 如胃肠功能紊乱、肠激惹症、过敏性肠炎和心因性腹泻等毫无作用 。
6、坏孩子的“味道”: 云南白药
活血止痛、解毒消肿,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咳血便血及皮肤感染等病症 。传说中,,它是江湖侠士们除暴安良的随身必备品;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它是战士们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 。
使用注意:
云南白药不可直接撒在伤口上止血,如此处理,往往会造成伤口感染 。其止血作用,须口服后,经过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来完成,而不能靠其药粉简单地直接作用于伤口血管,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
夏季会用药 更要懂得保存药物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环境天敌”,空气、温度、湿度、紫外线、包装容器和昆虫、微生物是主要的“捣乱分子” 。
片剂:最怕湿
片剂中含有淀粉等辅料,容易吸湿而产生碎片、潮解和粘连 。糖衣片吸潮后会出现花斑、变色 , 甚至发生膨胀和霉变,不仅让药效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毒副作用 。比如阿司匹林 , 吸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具有高浓度的酸性,变质药品会散发醋酸味,对胃肠道刺激很大 , 可能会诱发胃黏膜出血 。易受潮的还有酵母片、葡萄糖酸钙、胶囊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