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园录&国庆阅读⑧|不能不知的《醒园录》:比袁枚《随园食单》更详细的清代蜀中才子美食专著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川菜的影响力早已经超越国界,在全世界获得众多粉丝。但爱川菜的人未必都知道《醒园录》这本书的存在。它是四川饮食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古典文献,由巴蜀才子、文学家、诗人李调元与其父亲李化楠合著(李化楠手写记录,其子李调元整理、增补并最终印制传世)而成。
这本书也是四川有史以来第一部饮食菜肴专著,对引领川菜菜系的发展,起到开创之功。
醒园录&国庆阅读⑧|不能不知的《醒园录》:比袁枚《随园食单》更详细的清代蜀中才子美食专著
文章插图

120多道菜式做法详尽可操作性强
超越一般文人美食记述
《醒园录》的作者李化楠、李调元父子是传奇人物。他们是德阳罗江人。李调元是进士,李化楠与堂弟李鼎元、李骥元连中进士,兄弟三人同入翰林院,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誉。李化楠做过浙江余姚和秀水的县令,宦游江南多年,见识、创意了很多美食,以浙菜、粤菜为主,并和川菜融合,最早开创了“江南菜川做”、“川菜江南做”的风气。
醒园录&国庆阅读⑧|不能不知的《醒园录》:比袁枚《随园食单》更详细的清代蜀中才子美食专著
文章插图

李调元塑像
李化楠在宦游江南的时候还收集了很多江浙一带的烹饪资料,李调元将这些手稿加以整理,加上自己在广东、京都、新疆等地了解到的烹饪方法互为参考,写成《醒园录》。这本书也可称为历史上最早的江南菜和川菜融合的书面记载。李调元在《醒园录》的序言中说:“先大人(指李化楠)至于宦游所到,多为吴羹酸苦之乡。厨人进而甘焉然者,随访而志诸册。不假抄胥,手自抄写,益历数十年如一日矣。”
现存的《醒园录》成书中记载了120多道菜式,上卷主要记载荤菜的做法和保藏方法,下卷主要记载糕点、蔬菜、酱菜、饮品、乳品、蛋品的制做法。最有特色是豆制品的酿造和加工,这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传统生活方式有关。
书中记载菜式做法非常详尽,可复制操作性强,超越了一般文人体味、感觉式的美食记述。美食家、诗人二毛甚至推断“李化楠和李调元除了是美食评论家,更是优秀的美食创意者、实践者,其厨艺水平可能超越了清代美食大家袁枚。袁枚创作美食著作《随园食单》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其家厨王小余。袁枚带着王小余去各地遍访美食,然后让他学习、复制,创新,而自己更多的是体味和记述,亲自下厨的时候并不多,可能并不是特别精通厨艺。
醒园录&国庆阅读⑧|不能不知的《醒园录》:比袁枚《随园食单》更详细的清代蜀中才子美食专著
文章插图
《〈醒园录〉注疏》内页
说通俗点,袁枚这个大才子品评美食有一套,真正下厨就不成了,就是有些舌高手低。在这一点上,李化楠父子堪与勤动手的宋代大美食家苏东坡相媲美。《醒园录》的记载详尽到什么程度?在我看来,看着这本书,就连普通的家庭主妇都可以复制其中的菜式。”
比如在《醒园录》中记载的“醉鱼法”:“将新鲜鲤鱼收拾干净,腌二日,翻过再腌二日,即于卤内洗净。再以清水净,晾干水气。入烧酒内洗过,装入坛内。每层鱼各放些花椒,用黄酒灌下,淹鱼寸许。再入烧酒半寸许。上面以花椒盖之,泥封口。总以鱼装得七分,黄酒淹得二分,烧酒一分,可成十分满足,吃时取底下的,放猪板油细丁,加椒、葱,刀切极细如泥,同炖极烂,食之,真佳品也!”二毛看到此处,“直流口水,忍不住要去买鱼腌制了。”
《醒园录》中记载了相当数量的江浙菜式,但多有川式的改造,比如“煮燕窝法”:“用熟肉锉作极细丸料,加绿豆粉及豆油、花椒、酒、鸡蛋清作丸子,长如燕窝。将燕窝泡洗撕碎,粘贴肉丸外包密,付滚汤烫之,随手捞起,候一齐做完烫好,用清肉汤作汁,加甜酒、豆油各少许,下锅先滚一二滚,将丸下去再一滚,即取下碗,撒以椒面、葱花、香菇,吃之甚美。或将燕窝包在肉丸内作丸子,亦先烫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