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定义( 二 )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首先与人的“志意和”密切相关 。亦即《灵枢本脏》所说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 , 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具体言之,“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从而表现在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发生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而要求人们能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
三、房事有节
男女两性的性生活是先天赋予的本能 , 是人类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而且男女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就自然地产生性行为的欲望,这是肾中精气充盈的表现 。性生活适当,不但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同时对民族的繁衍昌盛,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 , 所以历代医家未有不重视性生活者 。
自古以来,人们皆主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 。如果成年之后 , 没有适当的性生活,不但生理上得不到满足,日久易酿成疾?。欢以谛睦砩嫌捎谒凰? ,隐曲难伸,易形成气机郁滞之证 。古代医籍中每有论及寡妇、鳏夫之病者 , 认为肝失疏泄者居多,其缘故即在于此 。
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 。肾中精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全身阴阳之根本,过于消耗 , 必致亏虚,往往导致性机能减退,全身虚弱,甚至早衰,故肾精不可不惜 。
四、注意形体锻炼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 , 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因而,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于形体的锻炼,一般要求运动量要适度 , 做到“形劳而不倦” 。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
五、谨和五味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备急千金要方》)因而,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 。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辩饮食之宜忌
《金匮要略》曾经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 , 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说明已认识到了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 。因而,辩饮食之宜忌是食养的原则之一 。一般说来 , 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 , 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 。
2、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 。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的饮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推迟衰老的发生 , 可以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因而,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 即平衡膳食的原则 。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的“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已经包涵着在食养中饮食调配要求营养全面、合理的认识 。
六、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 , 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 。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 。如:早在《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至于近代采用药物预防传染病及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其内容更为丰富,构成防病养生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