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观点|北大教授:学术会议,已沦为表演!( 二 )


从参会的学者来看 , 在四种参会者中 , 只有第一种主要为了学术交流而来 。
从参会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来看 , 也只有一部分是为了学术交流而来 。
无论是从学术会议的举办者 , 还是参会者来看 , 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功能都似乎仅占三分之一 。
学术研讨会以学术研讨为名 , 却“偷梁换柱” , 做了许多学术研讨之外的事情 。
在目前的学术研讨会中 , 发言日程通常都排得满满的 , 报告一个接一个 , 报告之后一般都没有留出讨论和对话的时间 。
所以研讨会干脆变成了宣读、展示、表演、听讲、围观会 。
不少学者特别是重量级的学者往往都是卡着时间点到达会场 , 匆匆发言20分钟 , 然后就离会 , 既不听他人的报告 , 也不回答别人的问题 。
这些现象也清楚地表明 , 学术研讨会不是用来研讨的 , 而是用来宣读、展示和表演的 。
所谓“表演”(performance) , 意味着绩效、活动和演示 。
随着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功能的减退 , 学术研讨会的“表演”功能在不断增强 。
所以衡量一次学术会议的标准也渐渐采用了衡量一场表演的标准 。
学术研讨会之后 , 很少有人关心学术研讨的具体情况 , 比如取得了哪些共识、厘清了多少问题、有哪些争而未决的问题 , 而是更关心一些可以显示出来的效果 , 要看有哪些重量级的人物出席了会议 , 甚至还要看有什么级别的领导在会上致辞、会议场地是否够档次、台上显示屏是否够大、有多少家媒体的采访人员到了会场、会议的“收视率”如何、会议报道在微信圈里转发的数量……总之 , 学术研讨会与学术研讨渐行渐远 , 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学术演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