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品$唐宋时期定窑纹饰与染织品纹饰的关系

纹饰是中国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工艺美术品萌芽的时候纹饰就伴随其产生发展,很多时候纹饰都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特别是在氏族社会到先秦时代,纹饰几乎都是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附属在器物上装饰器物。
当然,在设计艺术当中造型无疑是最根本的。我国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从诸多学科中考证,人类最初的装饰来源于对人体的装饰,就如同现今很多的原始部落人们在脸、身体等部位涂抹画身、刺纹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审美观的变化,纹饰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为了象征意义,它慢慢的有了装饰器物,美化器物的作用。
唐代染织品纹饰的特点

丝绸艺术在魏晋南北朝吸收外来风格的基础上又兼容并蓄了其他外来文化艺术。此时丝绸题材丰富,变化多种多样,这与当时丝织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当时出现了纬锦,多种刺绣针法的运用,以及染缬工艺更臻完备成熟。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丝织品纹饰色彩更为丰富,纹样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表现对象扩大和复杂化,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唐代著名的丝织纹样陵阳公样是窦师伦设计的对称的格式,横向连续排列,纵向不断重复的组织形式,花样新颖,这都得益于工艺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连珠团窠纹己经出现,到了唐代出现在丝织品上的团窠纹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把“吉”、“山’’等汉字织入其中,并把大团窠纹变成了小团窠纹。
当然真正的具有中国唐代风格特色的织锦纹饰也发展迅速,非常流行,如前面提到的陵阳公样,以及卷草纹、宝相花和国画风格的花鸟图案。宝相花,是唐代最有民族特点的装饰图案,它吸纳了联珠纹的特点并转为己用,常在花蕊部位装饰些小圆圈象征珠宝,在花朵边沿附加小花、小叶,象征丰满繁盛,还有多种样式(正视形、侧视形、俯视形)。
此种纹样广为装饰工艺和佛教艺术采用也广为瓷器装饰图案所采用。总的来说此时丝绸装饰风格在隋代的基调上富有变化,浓厚庄重,富贵堂皇,色彩多变。
染织品$唐宋时期定窑纹饰与染织品纹饰的关系
文章插图

宋代染织品纹饰的特点

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丝绸方面的著作。染织品类刺绣已经分属为观赏性和实用性,观赏性染织品大多是模仿中国画或者书法作品,刻意追求原作的神韵,注重相似性图案一般包括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实用性染织品还兴起了如荷包、香囊等日用品,常装饰花卉纹饰。
这时候的花卉纹饰也是常常以写生为主,常见的有梅花、山茶花、缠枝牡丹、月季、海棠等等。这些花卉图案单独立于画面上或者几种组合在画面上,也犹如国画的构图。宋代著名的是缂丝技术和绣作。
缂丝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成熟于宋代。现今出土的缂丝或者从保存下来的作品上看,北宋时期缂丝装饰几乎仍延续了宋以前的图案装饰形式。南宋时期缂丝装饰以国画图案为主。
宋代染织品除了缂丝艺术,还包括印染、刺绣、彩绘、提花。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制作出了除锦以外的绢、绸、绫、罗、纱等。宋代印染较普遍,较大的布帛生产点,可以自制加工印花。刺绣在宋代设有绣院,据记载绣工300人,制作花鸟、山水楼阁,以平绣针法为主,还兼有锁线针法,制作都很精美。
由于绣法和针法灵活,大大的増强了染织品的艺术效果。这时传统动物纹和人物纹继续发展,其中动物纹大多以具有吉祥意义的动物为主,如凤凰、狮子、鹤、孔雀、鸳鸯为主。纹饰大多是和合形、对称连续的横条形,图案规整,风格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