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第十二届宋庄文化艺术节)时代·印记 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孟凡书( 二 )


妙品如斯。他近年创作不断有新作出现,都非常清新自然、气息淳朴,毫不造作。画中将凡书自己的心境与佛造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将画家对于自然万物深切的关爱投注到画面的形与色中,传达的则是自然造物的生命灵性。
我想,凡书应该属于内秀的画家,为人平和而多了些与世无争的澹泊。虽然平和澹泊却又才华横溢。正是他的这种个性特征的融入,他那些独具匠心创作的作品常是以细腻的却又庄严的慈悲情怀刻画取胜。在他近期的作品里,总是法相庄严,让观者为之一凛。观者仔细地端详会发现,画家笔下的佛像是庄严的、静美的——那是画家本人所理解的一种大美,一种超越世俗的美的境界的营造与建构,也是一种自信恬淡的美。
艺术家&(第十二届宋庄文化艺术节)时代·印记 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孟凡书
文章插图

我认为,佛像是他漫长绘画艺术岁月里最显著的语言符号,画家以具有个性特征的方式解读和重新建构着他笔下的艺术形象。我想有必要阐述下佛造像对于凡书绘画的象征意义。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内美。一种最真诚的情感。而佛造像系列体现出了这种伟大的追求。他的内心和笔触都是柔和的、流畅的,这种柔和、流畅与画面的主题,背景处理和谐地相融在一起,而画面的美便在这种和谐中流泻出来。我很喜欢去定州博物馆,因为对北朝佛像的喜爱,让我一次次前去。我认为北朝佛像是极美的。佛像总是那样的自信而恬美,让人心境澄澈。我认为,凡书的画作里充满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状态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关注之情,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文明在价值偏离轨道的年代中的落寞和失语,以及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喧嚣纷乱、晦明不辨的现实生活中的迷惘与自我追求;或者另一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应持朴素澹然的心态,回归自然环境,放慢生活节奏,用宁静的心去欣赏多姿的周围世界,或者持杖游山,或者极目远眺,或者戏水听音,闲看“远山四季”的苍茫变幻。目光徜徉在凡书的画里,回忆起山西之游,你会想到郭熙说的那句话:“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凡书是很真诚的朋友,我们经常互相批评,可谓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他居于宋庄一隅,为人简雅中和,为艺则气格高骞。他于宋庄得气韵,在茫茫众生中寻觅境界,得法度而求韵味。很像我最喜欢的电影《一代宗师》里面叶问和宫二的境界。他以明澈之心境,以精微之体观,以娴熟之技法,以胸怀万法之气象娓娓写来自己的心性,均不失古雅之风,简淡之趣,妙然天成,意趣丛生。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他舍花鸟而求人物,而人物画是很难的,可谓是赤子之心,也是他的“狡猾”之处。而他在技艺上,拥有漂亮的“线条质量”,继而上下求索,独出机杼,在前人的基础有所跃升,又拉开了与同代年轻人的距离。佛造像是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和境界的。一如莫高窟对于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让人沉默,让人深思。
艺术家&(第十二届宋庄文化艺术节)时代·印记 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孟凡书
文章插图

作为老圃先生的高徒,作为一位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画家,凡书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生活中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通过对绘画本体语言、手法及主观情感的流露,来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慕恋。在与自然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及对大自然美的探索与领悟,并最终体现到他的作品中去。当他把生命的价值放置到石窟造像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的时候,他的作品也便被赋予一种象征的意味。因为他在画面中描绘的形象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心灵世界,他作品中的形象已超出了现实性而被赋予更隐晦而丰富的内涵。很喜欢他此次保定展览的作品,遂帮他结集出版付梓,“上谷雅集”之余心境也顿时风神顿爽。很神奇的感觉。他的佛造像系列具有写实性的品格,但他的形象塑造不是刻板的素描造型,而是自己独特的笔墨表达。因而,他的线条也显得水色清扬,灵巧鲜活,既注重形象的实写、体量的表达,也注重笔意墨蕴的审美独立性以及浓淡枯湿的对比与变化。他颇喜爱运用扎实的笔墨功夫表现画面那些明暗层次,润泽之中一直保留着朦胧氤氲的墨色,由此而增强了形象与空间表达的丰富性。在佛造像面部的表现上,从而在浅淡的色层中呈现出浑厚华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