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过中元节吗,七月半只有南方有

河南过中元节吗
河南过中元节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河南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河南过中元节 。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河南过中元节吗,七月半只有南方有

文章插图
七月半只有南方有这个七月半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四,有的地方又在七月十五,还有的七月十三就烧纸钱过七月半了 , 这个七月半为什么不同?。?
在我们南方大多数是农历七月十四,有一少部分人是七月十三 。在北方大多数七月十五,可能没有七月十六的了,那是不可能的了 。
新乡市的民风民俗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 。
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 , 不做针线活 , 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 , 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 , 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煎饼是龙王的胎衣 。
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 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 。
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 , 做七碗面条汤 。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 。
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 , 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 , 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 。
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 。
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 , 看守竹蓝子 。
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
七月七日清晨 , 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 。
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 。
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 , 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 。
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 , 当对拙一辈” 。
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 。
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 , 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 。
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 , 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 。
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 。
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 。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 , 怀抱公鸡 。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
男主人斟酒叩头 , 嘴里念念有词 。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
若鸡头扑楞有声 , 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
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 , 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 , 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 。
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 。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
农历六月初一 , 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 。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 。
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 。
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 。
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 。
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 。
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 , 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 。
六月初六 , 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 。
不管怎样 , 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 。
【河南过中元节吗,七月半只有南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