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二 )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闻一多水彩作品
1930年代初 , 吕品先生在青岛组建“琴岛画会” , 致力于水彩画的教学、研习与创作 , 为青岛培养了一批水彩画人才 。 水彩画史上“第一人”的徐咏青先生晚年也定居青岛 , 从事水彩画的写生创作和培养画家工作 。 与此同时 , 伴随着商业与文化的发展以及影响力的提升 , 水彩画开始逐步渗透到商业和广告宣传领域 。 良友画社、青青美术社等商业西社 , 以西画的样式绘制电影海报、商品广告 , 也是早期从事水彩画教学的机构 。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吕品《青岛一角》
中国著名水彩画家、山东水彩画会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晏文正早在1943年 , 就进入青岛烟草公司做美术设计他用水彩画设计的“鹿驼牌”香烟标志 , 在当时影响较大 。 后来晏文正一直致力于水彩画的创作与教学 。 晏文正的水彩艺术兼容中西 , 将英国水彩风格与中国写意画相结合 , 展现了水彩画传入中国 , 并逐步融入本土文化的历程 , 开创了一种新的水彩艺术表达风格 , 这种风格对青岛的水彩画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晏文正《风雨栈桥》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晏文正《潮音瀑》
1981年 , 山东水彩画会在青岛成立 , 自此 , 青岛水彩画家有了一个统一进行展事、赛事策划 , 开展学术交流的组织 , 也让山东水彩画有了长足的发展 。 自80年代起至90年代汇集着一大批优秀的水彩画家 , 晏文正、陶天恩、宋守宏、陈坚、王绍波、陈锡岩、高东方、袁玉堂、初剑、窦凤至、窦世强、王迪、王辉林等 , 大批优秀的水彩画家构成了一个艺术方阵 , 奠定了青岛水彩画艺术的基础 , 也形成了与时代相匹配的艺术高地 。 1991年 , 宋守宏当选为第二届山东水彩画会理事会会长 , 并兼任秘书长 。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王辉林《接点》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王绍波《渔歌》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徐咏青《青岛中山公园》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宋守宏《小港之夏》
2011年11月山东水彩画会换届 , 第三届山东水彩画会理事会成立 , 王绍波当选为山东水彩画会会长 , 高东方为秘书长 。 山东水彩画会适时地将发展目标定位在促进水彩艺术多元化发展方面 。 这个“多元化”已经不仅是题材和技法上的多元 , 而是立足当代思想观念和文化语境 , 在国际视野的格局下 , 力图使水彩在创作观念、技法和材料上实现质的突破而呈现的多元 。 青岛水彩也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时期 。
艺术|水彩画里浓烈的“海腥气”,中国美术馆展“青岛水彩”
文章图片

高东方《老船》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 , 青岛水彩画传承有序 , 其发展过程始终注重本土化、在地化的创作理念 , 具有典型性 , “从解放前的闻一多、徐咏青、吕品 ,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晏文正、宋守宏、陶天恩 , 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陈坚、王绍波等 , 皆为不同时期之翘楚 。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 。 一大批青岛水彩画家立足青岛城市文化语境 , 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水彩画作品 , 在全国水彩界产生重要影响 , 为推动水彩艺术的本土化、在地化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成功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