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汗的好处,但同样是出汗,有些人出了会危害健康,有些人出的却是“养生汗” 。
从汗液看健康你会吗?
人体除嘴唇等极少数部位没有汗腺外,全身有200~250万个汗腺,将其连接起来长达20~30公里 。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 。人体这些部位汗腺发达,平均每平方厘米有400~600个汗毛孔 。据实验测定,每出1公斤汗 , 可降低体温15℃左右 。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盐分 , 在1公斤汗水内含有1.53克盐,因而汗水是咸的 。出汗过多的人,体内不仅水分丢失 , 盐分也随之减少 。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水,还要在饮水中加适量的盐 , 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衡” 。
研究表明,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的强弱与体内细胞中热应激蛋白的多少有关 。经常坚持运动的人,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显着增多,对热的耐受力增强,可抵挡高温热浪的侵袭 。而喜欢享受空调的人,体内的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 , 一旦离开空调来到外界热浪滚滚的环境中 , 便难以适应 。汗腺这一“空调装置”也会因长时间不用而启动不灵,汗出不来,热量散发不出去,极易发生中暑 。
链接:正常人每天约排出500~1000毫升的汗液,夏季可达1500~2000毫升 。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过多,均是不正常的现象 。从中医角度来看 , 汗是津液的代谢产品,与鼻涕、眼泪、口水和唾液共称为五液 。此外,汗亦被称为心液《素问宣明五气》,而心主血 , 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 。出汗过多,会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 。
烈日炎炎下被晒得汗流浃背、桑拿室里大汗淋漓、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到底哪种出汗方式才正确?
现代人出汗太被动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 。下班等公交车时,被太阳晒得衣服都湿透了;被工作压力所困扰,烦躁焦虑 , 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和朋友一起蒸桑拿,在闷热的环境中汗如雨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朱学骏表示,这些出汗方式大都非常被动 。总体来说,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只有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 。调查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 。这说明,现代人的主要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 。
中医上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 。养生保健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傅杰英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 , 相当于被动出汗 。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 。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 , 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 。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 , 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 。此外 , 还有些出汗方式,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 , 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
汗液的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 。汗味如果发腥,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 。若发现汗液有颜色,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 , 如用碘化物出的汗呈淡红色 。
- 冬季必备五类简单“防病武器”
- 冬季泡温泉驱寒的注意事项
- 冬季敛阴养阳遵循的原则
- 冬季摔伤后不能随便揉
- 冬季热衷泡温泉驱寒 需要注意这十大事项
- 冬季养生必知常识
- 冬季少生病的养生常识
- 婆媳总是吵架要怎么办
- 冬季养生小常识 让你舒适过冬
- 冬季保健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