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阎崇年对清朝历史这么了解,为何没有参与《清史》的编修工作?( 二 )


文章插图
负责编修《艺文志》的是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他是一个十分敬业负责的人,他觉得应该把这些清朝文人留下的文学作品都记录进《清史》。可《清史》毕竟篇幅有限,如果都记录进去,恐怕仅仅是书单目录就得超过百万字了。怎么办呢?最后《清史·艺文志》只收录进两万多条目录,其余的都收录进《清人著述总目》中去了,大约收录了22万多条。
很多人认为,在现代这种科技条件下,编修史书比古代修史要简单的多,为何至今还不见成果?其实,任何朝代编修史书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大量的考证工作。比如《清史》纂修重大工程之一的清光绪帝死因,仅仅是这一项工程就持续了数年的时间。
百家讲坛@阎崇年对清朝历史这么了解,为何没有参与《清史》的编修工作?
文章插图
《清史》编修时间太长还有一个原因是,《清史》编修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认为找一些专家学者翻一翻史书汇总写出来就算完成了。《清史》采用的是招标的方式,所有的文稿都是通过招标方式获取的,然后再经过审查评定后方能定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中的历史人物生平要详细考证。比如道光年间因抵抗英国舰队失利,临阵逃脱被道光皇帝处死的福建提督余步云,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此人的出生日期,后来参与编修《清史》的专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翻遍了无数本史书,才查到余步云出生在“乾隆三十九”年,就为了这几个字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
百家讲坛@阎崇年对清朝历史这么了解,为何没有参与《清史》的编修工作?
文章插图
当然,也不是所有参与编修《清史》的专家都这么认真负责。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阎崇年,他对清史这么了解,为何没有参与《清史》的编修工作?其实,在《清史》立项之初,他就申请到《清史》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部列传的项目,但是他却并没有珍惜这次机会。那时候他正忙着四处赶场子赚钱,上百家讲坛风光,所以提交的稿子敷衍了事,而他又为了赚钱不愿意花时间修改,最后被作退稿处理了。再后来他因为出格言论被打,也就无颜再参与到《清史》的编修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