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迅|访谈丨向迅:最熟悉的人最难写

向迅|访谈丨向迅:最熟悉的人最难写
本文图片

向迅
渴望写出不一样的父亲
近日 ,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武汉卓尔书店联合主办 , 作家向迅、李修文围绕《与父亲书》《诗来见我》 , 就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散文写作的边界等问题展开深入对话 , 并通过视频直播 。
《与父亲书》由六篇散文构成 , 向迅选择父亲生命中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 书写父亲在童年、饥困时、病重后的生活琐事和生命状态 。 这是他写给父亲的深情之书 , 是儿子与父亲的灵魂对谈 , 呈现出一位中国农民父亲的坎坷命运与精神秘史 。
这位父亲远离脸谱化光环 , 以一个随时都可能被淹没、被遗忘的失败者身份 , 回到文学作品中 。 他勇敢、热情、善良 , 却又暴躁、冷酷、胆怯 , 他早年面对困顿的生活满含悲愤 , 晚年面对疾病饱尝孤独……作者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形象 , 赋予这个形象普遍意义:每一个人都能在他身上窥见自己父亲或父辈的身影 。 这是一本献给父亲的书 。
作家李修文对向迅的《与父亲书》给予高度评价:“向迅那么冷静、客观地呈现生活复杂的片段、细节 ,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的父亲晚年身患重病下楼困难 , 嘴巴里不断发出若有若无类似于号子般的声音 , 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生死之间到底经由什么样的撕扯 , 最终呈现出什么样的存在 。 ”
向迅坦言:“我渴望写出不一样的父亲 , 而且有小小的野心 , 想让读者在他身上窥见自己父亲抑或父辈的影子 。 这可能是一种奢望 , 我唯一能做的 , 就是把一位不加美化和修饰的父亲如实地写进文章里 。 ”
向迅曾多次获得国内各项散文奖 , 评论认为 , 他在《与父亲书》里袒露出年轻作家通过写作 , 使散文这种文体不断向前进步的可能性 。 向迅说:“现代散文历经百余年 , 随着文体越分越细 , 它的边界越来越窄 , 作家能钻研的东西也越来越小 , 所以我们的散文写作急需改变 。 李敬泽、于坚、刘亮程、张锐锋、宁肯、周晓枫、李修文等作家改变了当下散文的写作方向 , 我也一直在追求变化 , 想拓宽它的边界 , 这在《与父亲书》里面有所体现 。 ”
向迅|访谈丨向迅:最熟悉的人最难写
本文图片

我们想极力隐藏的部分 , 可能恰恰是最具文学性的
采访人员:最早您是因为父亲生病去世 , 才想到要为他写一本书吗?
向迅:关于《与父亲书》这本散文集 , 先后间隔了五年 。 最早的一篇是我父亲生病的时候 , 我陪护结束回到江苏 , 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记录下来 , 当作一个长篇非虚构的作品 。 可能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面对一些事情 , 我还是不能完全去面对 , 所以后来没法写下去 。 这本散文集里有两篇文章就是那时候写的 , 可以单独成篇 。
我们的父亲作为个体的人 , 都是无名之辈 , 数千年以来都是如此 。 我父亲作为农民 , 可能他的生命失去了 , 就失去了 , 包括他的亲人 , 除了每年特殊的日子会想起他 , 其他时刻他都是被遗忘的 。 一个村庄也好 , 一个城市也好 , 每天都有很多人逝去 , 我们能够想起谁呢?我们自身也是一样 。 所以 , 我当时就想为父亲写点东西 , 不能让他像我们村子里其他人一样 , 消失就消失了 。 我觉得 , 我写父亲是为了维系历史 , 因为我们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人延续下来的 , 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其中的一环 。 我有点紧迫感 , 因为随着时间流逝 , 我现在回忆父亲在同济医院、在家里的细节 , 很多都想不起来了 , 后悔当时没把它如实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