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拍卖鉴赏(六)( 二 )


年代清乾隆
质地瓷质
尺寸34.6 cm. (13 5/8 in.) High
本品葫芦瓶式样 , 外壁通体以釉里红绘葫芦万代 , 发色纯正妍丽 , 有深浅色阶 , 纹饰新颖 , 枝蔓疏朗有致 , 纹饰饱满清晰 , 画工殊为精妙 , 布局之巧 , 独见匠心 。 葫芦圆润的体态和丰富的子核 , 使其成为多产多子之象征 , 细长瓜藤更代表子嗣绵延无尽 , 代表子孙万代 。 同时葫芦又因谐音“福禄” , 器形似“吉”字 , 还有福禄万代、吉庆双全之旨 。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 , 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 , 然后施透明釉 , 高温还原焰烧成 。 釉烧造工艺繁复 , 在烧成过程当中氧化铜离子游离激烈 , 往往易于聚结 , 凹凸不平 , 若大面积涂饰 , 致使纹饰漫漶不清 , 遂成瑕疵;若火候气氛掌握不准 , 其色或是暗沉 , 或是浅薄 , 皆不堪入目 , 影响美观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乾隆御窑的做法是 , 以点染代替平涂 , 避免发色涣散 。 而唐英也于乾隆四年(1739年)被要求观看明代釉里红佳作 , 以此为例进行烧造 , 并提出了“花纹清真 , 釉水肥润 , 颜色鲜明”的要求 。 观本品之器型、修足以及纹饰 , 可以推测本品之设计理念 , 应来自元代青花福禄万代葫芦瓶 , 提及此式最为著名的即英国藏家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 , 1849-1916)旧藏之元青花葫芦瓶 , 并有“亚历山大瓶”之称 。 本品在元代基础上 , 采用了更为修长 , 比例更为精美的器型 。 同时 , 福禄万代纹饰的表达 , 增加了葫芦的数量 , 并皆为下垂姿态 , 更符合自然规律 , 更为美观 。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 , 耿宝昌主编 , 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年 , 第143页 , 图129《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粹》 , 冯先铭、耿宝昌主编 , 紫禁城出版社 , 1994年 , 第293页 , 图24《蓄力一纪 十二瑰宝》 , 伦敦威立士 , 2017年 ,



清雍正-乾隆 仿元青花穿花孔雀缠枝牡丹纹梅瓶
年代清雍正-乾隆
质地瓷质
尺寸36 cm. (14 1/8 in.) High
本品束口小巧 , 瓶肩线条柔缓 , 有别于同朝常见之宽平圆肩 , 器型典雅 , 修长圆润 , 尤涣元代雅风 。 通施白釉 , 釉色白中闪青 , 釉下以淡雅青花为饰 , 肩部上下两层卷草纹之间漫绘缠枝花卉 , 花型饱满 , 孔雀穿翔其间 。 腹部绘缠枝牡丹 , 花朵十分饱满 , 雍容华贵 , 胫部饰变形莲瓣 , 内绘三连珠 。 纹饰布局上 , 本品三段式布局 , 是元代常用之布局方式 , 肩部的辅助纹饰、腹部的主题纹饰以及胫部的变形莲瓣 , 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 青花绘法亦可见慕元痕迹 , 叶脉大片平涂 , 花瓣边缘留白等 , 均是元青花典型特征 。 有清一代 , 仿明瓷作较为多见 , 而仿元瓷作品则比较罕见 。 此式仿元青花梅瓶 , 存世可见康熙至乾隆二三例 , 选用纹饰皆为此穿花孔雀缠枝牡丹纹 。 虽母本同为元青花 , 但康熙、乾隆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 差异明显 , 对读成趣 。 参阅:香港佳士得 , 2019年11月27日 , lot 3004



元 青花三驹图玉壶春瓶
年代元
质地瓷质
尺寸25.3 cm. (10 in.) High
本品撇口 , 束颈 , 弧腹及底内收 , 下承圈足 , 足端露胎处泛淡橘色火石红 。 通体施白釉 , 釉色泛青并略带乳浊质感 , 为典型元代釉面特征 。 釉下以青花为饰 , 自上而下可达八层 。 分饰蕉叶纹、回纹、莲瓣纹、卷草纹等 , 腹部的三驹图为主题纹饰 。 三驹身形劲硕 , 于垂柳下姿态放逸 , 虽寥寥数笔 , 但神情态貌兼具 。 本品多层级装饰及基本不做勾勒 , 一笔点画的装饰风格 , 亦为元代所流行 。 值得关注的是 , 传世所见元代莲瓣边饰 , 片片独立 , 多不相连 。 而本品胫部莲瓣有分 , 有连 , 呈现出由元到明过渡的迹象 。 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的一种典型器形 。 其名或得自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 , 赏雨茆屋”之诗句 。 玉壶春瓶定型于北宋 , 起初为一种实用酒器 , 后逐渐演变为观赏性陈设用器 。 然而在历代所制玉壶春瓶中 , 元代作品婉约秀美 , 独立于瓷林 。 除此式外 , 还有八方玉壶春者 。 虽八方者工艺复杂 , 然论器型线条秀美及纹饰连贯 , 当本品此式更胜 。 若本品多层纹饰的组合 , 是元青花玉壶春瓶比较经典的装饰布局 , 由比较显著的颈、肩、腹、胫部四处纹饰 , 及四部分之间用于分隔的纹饰带三或四层构成 。 颈部的蕉叶纹、肩部和胫部的变形莲瓣纹已成定式 , 仅有细微差异 。 最为突出的主题纹饰位于腹部 , 以龙凤、瑞兽及人物纹为饰 , 装饰若本品之画意十足的三驹图者 , 则十分稀有 。 观此三驹图 , 柳荫花木间 , 三驹矫健 , 其一垂首细嗅草香;其二昂首顾盼 , 身周飘带 , 似龙凤麒麟 , 或有灵瑞;其三呈奔马之姿 , 身绘花斑 , 是为五花驹 。 三驹姿态各异 , 以飘逸的线条和重笔渲染 , 表现宝驹身姿 , 需要极高的笔墨造诣 。 本品蕴含笔墨画意以及构图思路 , 恰可从元代书画家任仁发画马作品中发现线索 。 览观任仁发作品 , 三驹之布局以及其中徐行之五花驹 , 或为本品纹饰之本 , 进而细观此图线条、神韵 , 亦与本品暗合 。 绘就《五王醉归图》的任仁发 , 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 , 仁宗诏藏秘监 。 工力足与赵孟頫敌 。 故宫绘画馆藏有其画马数幅 , 俱极精 。 能以任氏画意入瓷 , 可知瓷绘者绝非庸匠 。 结合元代局院和匠役制度 , 推想绘瓷者当供职于将作院下浮梁磁局 , 也属情理之中 。 本品实为元青花中 , 难得的画意佳作 , 其线条秀美 , 亭亭玉立 , 存世甚罕 , 颇值珍视 。 参阅:《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 , 香港艺术馆 , 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