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前言诗人作诗,常常会多次修改。但也有的朋友却不知从何下手。除了练字炼句以及谋篇布局的调整外,不妨了解一下是否犯了某些诗病。
在《文镜秘府论》以及《唐朝新定诗格》,唐朝人总结了不少诗病。虽然唐朝诗人自己也未必规避,但是多了解一些,还是有助于提高创作水平的。
今天就讲一下关于重复,古人总结出来的几种诗病。
一、 形式方面:相类病与解镫撷腰《唐朝新定诗格》提到了相类病:
〔从风似飞絮,照日类繁英。拂岩如写镜,对林若耀琼。〕此四句相次,一体不异。〔似〕、〔类〕、〔如〕、〔若〕,是其病。
相连的这四句诗,句子结构完全一样:212,缺少变化。而且中间都是同义词:〔似〕、〔类〕、〔如〕、〔若〕。
在《文镜秘府论》中,提到了两种句式:解镫、撷腰。这两种句式想要相互使用,增加变化,否则会犯长解镫病、长撷腰病:
【 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
曙色随行漏,212 的句式,四句句法结构都是212,就是“长撷腰病”。
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閒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池牖风月清,221句式,四句结构都是221,就是“长解镫之病”。
可看出,《唐朝新定诗格》的相类病虽然只提出了一种212,但实际上和《文镜秘府论》的意思一样,都是避免句法结构的重复。
特别是五律的中间二联,尽量避免重复。例如杜甫的这首诗: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212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221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文章插图
二、内容方面:相滥病与繁说病《文镜秘府论》中提到“相滥”病
第二十二,相滥。(或名繁说。)谓一首诗中再度用事,一对之内反覆重论,文繁意叠,故名相滥。犯诗曰:“玉绳耿长汉,金波丽碧空,星光暗云里,月影碎帘中。”
玉绳就是星星的名字,第三句又提到“星”光;金波就是月亮,第四句又提到“月”影。因此说“反覆重论,文繁意叠”。
《唐朝新定诗格》中说:
崔氏云:“相滥者,谓‘形体’、‘途道’、‘沟淖’、‘淖泥’、‘巷陌’、‘树木’、‘枝条’;‘山河’、‘水石’、‘冠帽’、‘衤禺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滥。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体’;有句有‘木’,下句安‘条’:如此参差,乃为善焉。
其实,树就是木,枝就是条、巷就是陌,途就是道,这里不是说树木、途道、枝条、巷陌等词是相滥病,而是说诗中上一句中有树,下一句中就不要用木。
《文镜秘府论》还提到“繁说病”:
繁说病,谓一文再论,繁词寡义。或名相类,或名疣赘。即假作《对酒诗》曰:“清觞酒恒满,绿酒会盈杯。”又曰:“满酌馀当进,弥瓯我自倾。”
释曰:“清觞”、“绿酒”,本自靡殊;“满酌”、盈杯”,何能有别。“馀”之与“我”,同号己身,一说足明,何须再陈。如斯之类,寡义繁文,制作之家,特宜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