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二 )


诗曰:“远岫开翠雾,遥山卷青霭。”此两句字别理不殊,是病。
《文镜秘府论》中还有相重、骈拇二病,都是意义重叠的意思,不再赘述。
(注意《文镜秘府论》说繁说病也是相类病,这个不必纠结,知道大意即可。)
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文章插图
三、声律方面: 不调病《唐朝新定诗格》中讲到了另一种重复,是关于声律方面的病:
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 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晓。如:〔晨风惊叠树,晓月落危峰。〕 〔月〕次〔落〕,同入声。如〔雾生极野碧,日下远山红。〕〔下〕次〔远〕,同上 声。如:〔定惑关门吏,终悲塞上翁。〕〔寒〕次〔上〕,同去声。
五言诗种,第一字和第五字不考虑,中间的三个字,如果有两个字同声(除了平声)即为不调病。
晓【月落】危峰,月和落,都是入声。
日【下远】山红,下和远,都是上声。下,在【上声二十一马】
终悲【塞上】翁。塞和上,都是去声。
这种病,也叫做龃龉jǔ yǔ病。在填词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尽量避免连用两个同声的仄声字。
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文章插图
四、丛聚病与丛木病这也是内容方面的诗病,但是不算太严重:
丛聚病者,如上句有“云”,下句有“霞”,抑是常。其次句复有“风”,下句复有“月”。“云”、“霞”、“风”、“月”,俱是气象,相次丛聚,是为病也。如刘铄,诗曰:“落日下遥林,浮云霭曾阙,玉宇来清风,罗帐迎秋月。”此上句有“日”,下句有“云”,次句有“风”,次句有“月”,“日”、“云”、“风”、“月”,相次四句,是丛聚。
元兢曰:“盖略举气象为例,触类而长,庶物则同。上十字已有‘鸾’对‘凤’,下十字不宜更有‘凫’对‘鹤’;上十字已有‘桂’对‘松’,下十字不宜更用‘桐’对‘柳’。俱是丛聚之病,此又悟之者鲜矣。”
崔名丛木病,即引诗云:“庭梢桂林树,檐度苍梧云,棹唱,喧难辨,樵歌近易闻。”“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文镜秘府论》
这种诗病,没有以上那几种那么严重,既然古人提出来了,不妨了解一下:
落日下遥林,浮云霭曾阙,玉宇来清风,罗帐迎秋月
日月风云,全是气象,也是一种重复。
庭梢桂林树,檐度苍梧云。棹唱喧难辨,樵歌近易闻。
这首诗中,木头太多了:梢桂林树檐棹樵,也是意象类别方面的重复。
说是病呢,不算严重,说不是病呢,意象的选择上有一点单调。例如,棹唱改为渔唱不好吗?
注:《文镜秘府论》中的有些内容,引用自《唐朝新定诗格》,论述略有区别,不过大同小异。
诗曰!内容、声律、形式,注意这三方面的诗病,作诗要避免重复
文章插图
结束语相重、骈拇、相滥 、繁说、从聚都是内容的重复,解镫病、撷腰病是形式的重复。不调是声律上的重复。
诗词的创作,贵在变化,尽量避免重复和单调。
作诗如同做菜,整一桌子烤土豆、拌土豆、炝土豆固然不好,整一桌紫菜汤、番茄汤、蘑菇汤也不好 。优秀的厨师,每道菜都会把主料、辅料、调料进行精心烹制,甚至注意色香味俱全。每桌菜都要把热菜、凉菜、汤类、主食等做好搭配。
作诗也是这样。
可能有人说,这些诗病,古人都不在意,我们又何必在意呢?非也,学诗不是田忌赛马,不能总和差的比。细节处才见功夫。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