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慧|一生耕耘 留住方言 留住根

好人档案
詹伯慧是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获得者 , 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 也是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 对我国的语言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 他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教学工作 , 研究成果辐射至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地 。
2013年 , 82岁高龄的詹伯慧被暨南大学返聘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 。 彼时 , 白发苍苍的他每天骑车穿行于校园 , 前往文科楼办公 。 大树下 , 这位踩着旧自行车、为科研而“奔走”的老教授 , 成为师生们口中的美谈 。
身体力行进行方言保护
【詹伯慧|一生耕耘 留住方言 留住根】1931年 , 詹伯慧在人文底蕴浓厚的潮州古城里出生 。 他的父亲讲客家话 , 母亲说潮州话 , 他从小便在多种方言的环境中长大 。 1938年 , 为躲避日军炮火 , 他与家人回老家饶平县避难 。 后来 , 他前往坪石广同会馆主办的汉德小学就读 , 接触到了一群从广州迁过来的、“都讲白话(粤语)”的老师们 。
“留住方言 , 就是留住根 。 ”詹伯慧强调 , 中华文化的根脉 , 藏在各地的地方文化中 。 1956年 , 他在海南岛调查黎语 , 意外发现了“军话” , 其残存于海南岛南端崖城镇里 , 仅在几千位居民口中流传 。 后来 , 他发表《海南岛军话语音概述》 , 引起学界重视与关注 。
深入田野进行调查 , 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这是詹伯慧坚守几十年的工作方法 。 “要让方言继续发挥在文化领域中无可取代的作用 。 ”他带领团队 , 足迹遍布珠三角、粤北、粤西 , 相继推出《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等作品 , 为广东粤语勾勒出轮廓 , 也为粤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著作等身 桃李天下
作为我国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 詹伯慧的人生经历过许多“首个”:以我国教育部推荐的首位学者身份 , 受聘到日本东京大学讲学两年 , 为中日两国语言学界的学术交流开创先河;主编我国首部大型百科性方言学辞书《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获评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 , 为16位获奖者中的唯一一位中国语言学家……至今 , 他已刊著作逾40部 , 发表论文逾400篇 。
回顾詹伯慧近70年的从教历程 , 自1990年起 , 他就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建立第一个博士点——现代汉语博士点 , 多年来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9人 , 助力其成为汉语方言学界的骨干力量 。 语言学界甚至把这支富有活力的汉语方言研究团队 , 戏称为“詹家军”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陈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