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土味唢呐也可以很“靓丽”,这位姑娘吹出国内首个唢呐博士( 三 )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 , 《百鸟朝凤》这样的曲子就像二胡的《二泉映月》一样 , 大家都熟了 , 太简单 , 别再演了 ,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 。 ”事实上 , 《百鸟朝凤》含金量极高 , 通过模仿群鸟啼叫集合了各种技巧 , “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磨出来的 。 ”
老师刘英曾告诉刘雯雯 , 要吹好这首曲子 , 至少需要十年 , “吹到哪里观众会有反映?某种技巧该用到哪个地方?要把一首作品演到极致 , 都需要很久很久的舞台锤炼 。 传统的精髓不能丢 , 创新不离‘根’ , 才谈得上传承 。 ”
在深耕传统作品的同时 , 刘雯雯也在尝试更多新的可能 。 随着大众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 近几年来 , 唢呐的热度不断升高 , 学习者越来越多 , 新作品也在日益涌现 。
比如大热的网络古风神曲《囍》中 , 就运用了唢呐的元素 。
“唢呐其实是一件很难写的乐器 。 它的音频非常高 , 一支交响乐团可能也压不过一支唢呐 。 ”关于唢呐的作品很容易写得“极端” , 但刘雯雯发现 , 从关峡、谭盾等音乐大师到年轻一辈 , 许多迎难而上的人都对唢呐这件乐器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 。
唢呐|土味唢呐也可以很“靓丽”,这位姑娘吹出国内首个唢呐博士
文章图片

一次录音的机缘 , 刘雯雯与谭盾结识 。 当听闻唢呐已经在刘雯雯的家族传承了几百年时 , 谭盾非常惊讶 , 后来 , 他委约关峡根据任同祥的民族乐队版本重新编配了管弦乐队版《百鸟朝凤》 。
这部作品在澳大利亚演出时正是中国农历鸡年 , 刘雯雯用唢呐咔戏模仿起公鸡打鸣、母鸡下蛋 , 惟妙惟肖的声响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 与国外的交响乐团合作时 , 双簧管乐手们尤其对刘雯雯手中的唢呐感到惊奇 , 两件乐器的哨嘴簧片很像 , 但小小的一支唢呐 , 偏偏能发出双簧管难以做到的声音 。
唢呐|土味唢呐也可以很“靓丽”,这位姑娘吹出国内首个唢呐博士
文章图片

“我想多少改变大家对唢呐的固有印象 。 ”刘雯雯有着一点“野心” 。 谁说土味乐器就一定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呢?每次演出 , 她都要穿上各种精致漂亮的长裙 。 曾有一位指挥“批评”过她 , 就不能穿件花棉袄 , 涂点高原红吗?
刘雯雯很难受 , 难道唢呐就非得这样表现吗?谭盾却非常支持刘雯雯:“你就要穿最漂亮的礼服 , 演最接地气的音乐!”他还教刘雯雯如何出场、谢幕、向观众致意 。 唢呐要走向国际 , 类似的演出礼仪必不可少 。
作品方面 , 近两年 , 刘雯雯委约青年作曲家孔志轩创作了唢呐协奏曲《麒麟颂》 , 它吸收了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戏等民间音乐的精华 , 加上交响乐团的烘托映衬 , 每每演出都反响热烈 。
唢呐奇妙的表现力也支持着她在爵士、流行等不同的曲风间自在游走 , 比如由她吹奏的那首《日与夜》 , 唢呐搭配钢琴和架子鼓 , 竟有一番相当纯正的爵士风情;在《腾飞的Bossanova》中 , 伴着巴萨诺瓦的鲜明节奏 , 两位唢呐演奏家彼此对话 , 《百鸟朝凤》的影子时时闪现 , 讲述的已然是截然不同的全新故事……
“我们想用传统民族音乐与世界多元文化对话 。 ”在全新的时代 , 站上了更高的舞台 , 刘雯雯倍感肩头责任之重 。 在这条路上 , 她想要走得更远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艺绽
本期采访人员、编辑:高倩
本期监制:周南焱
【唢呐|土味唢呐也可以很“靓丽”,这位姑娘吹出国内首个唢呐博士】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