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驹&宋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和造境分析

宋朝在其三百二十年的时间里,是继唐代之后最为悠久的一个朝代,其更是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朝代。在宋王朝的治理时期,中国的疆土面积并不是很大,由于周遭都是一些其他国家的民族实力,但是他也是一个快速解决战争稳定局面的一个时代。所以国家有时间大力发展文学与艺术。在艺术上所呈现的清幽娴静、平和高古以及秀丽壮观的审美精神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较的。
宋代的绘画呈现出极为强盛的姿态,从本质上是由于其生产力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稳定所导致。宋朝的统治者实施了许多正确的政策来提高生产力,使得农业、商业都有效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不救你满足王公贵族的需要,更是需要满足一般平民百姓的需求。他们尤其喜欢拿山水画装饰宫殿、厅堂以及庙宇等地方。从另一个层面,这也大大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例如在孟钺的《东京梦华录》当中有所记载,在东京城内的翰林画院以及大相国寺和临安夜市等诸多地方,都有字画、书籍以及古玩等贩卖。宋代的绘画艺术也如图繁荣时期的商品一样逐渐繁盛。
赵伯驹&宋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和造境分析
文章插图

宋代山水的笔墨
笔墨技法指的是艺术家用笔和墨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例如在技法上,用点、皴、钩和擦等方式,运笔的过程则有中锋、侧锋、逆锋等,墨色则有浓、淡、干以及湿等。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内心创造,将笔和墨合理运用,才能形成有序的笔墨结构,表达艺术家心中所想。造境则是通过笔墨的结构来实现,画家通过各种材料的使用,将人物的情感对自然经过处理和加工,形成意向的过程。
造境的方式也是通过笔墨结构来进行的,艺术家通过注入自己的情感,对自然进行加工整理,所形成的过程,在两宋时期山水画家通过理学的影响,更加注重了对天地之气的追寻,寻求自然纯真的朴素感觉,这也恰恰使得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更加充满生命力。宋代的山水画正是靠画家内心境界以及笔墨语言来巧妙表现的,就如折叉股、屋漏痕等笔法都是给人以稳重、浑厚、强健的审美情感。
笔法则值得是用笔的方式,就如骨法用笔就是将全凭骨力运笔。笔与墨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也是一种表达语言,墨随笔出、笔随墨现的意境才能发挥的炉火纯青。在传统的国画中,笔墨技法常常是以境作为最终的目标,只有境达到某种目标,画家才能得心应手的挥洒笔墨,将内心情感融入到画面当中。在宋代山水画造境中饱含着艺术家的修为、社会关系等,不仅仅是单纯的笔墨技法,更是笔墨技法之外的关乎艺术家的心灵意境,只有通过这种心灵意境才是造境的关键。
宋代山水画的点
点是众多艺术语言的最为基础的部分,但是点在山水画当中的运用确实具有最为深刻的意义。有的时候画面多一点都会显得累赘,而少一点又显得遗憾,点虽然小,但是却是作品最为点睛的地方。在芥子园当中介绍的点又几十种之多,在宋代山水画中,皴点作为一个极为常用的点法,时常出现在画作当中。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所创立的米点皴,用虚实浓淡各不同的狠点来表现山水的迷蒙景色,使得画面整齐、匀称,独具风格。
宋代山水艺术家非常喜欢用苔点来调整画面的不足,当一副画作临近结束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某处笔墨不协调的情况,苔点可以帮助其画面和谐统一,虚实有致。苔点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画面的手法,用法是不能随意乱点,需要非常的讲究。过多过少都是不对的,都是需要酌量的使用。点的好则意境油然而生,点的不好则境界全无。一般来说,点苔的方式往往是在皴法基本上完成之后进行的,作为山水画中笔墨语言最为具有装饰一位的总结处理手法,其对画面的总体把控和填色具有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