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二 )


有一次 , 她突然问陈老师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 。
陈司寇刚想答应 , 但转念一想 , 这不是个办法啊 , 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 , 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
于是 , 陈司寇就对朋友说:“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 , 只能靠内力 。 ”
【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对方问:“那我怎么办呢?”
陈司寇就说:“你就得自己有奔头 。 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 , 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 , 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 , 都有完不成的工作 , 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 ”
虽然要求被拒绝 , 但对方并没有生气 , 反而觉得陈老师说的有道理 。
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文章图片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 这界限是不清晰的 , 然而又是确定的 。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 ”
陈司寇处理朋友的要求很有界限感 。
面对朋友界限不清、依赖心理过重的状况 , 她很识趣 , 没有爱意泛滥 , 而是及时说“不” , 然后引导对方认清问题的症结 , 明白妥当的做法 。
这样不仅让双方互不越界 , 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 而且还让朋友感受到了尊重、摆脱了寂寞 , 进而让友情细水长流 。
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文章图片

  • 不识趣的人 , 不懂事成不说
我有个朋友吴放 , 是国内顶级出版社的编辑 , 他业务能力没的说 , 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 就是有时不那么识趣 , 让人反感 。
有一次 , 他收到一份书稿 , 觉得有畅销书的潜质 , 就去向主编汇报 。
但是主编看完后 , 说道:“书虽然不错 , 但是这个题材读者未必买账 , 有点冒险 , 你让我考虑考虑 。 ”
主编考虑了一个多星期 , 说可以签 , 但是吴放再联系 , 那位作者已经将书稿签给了别的出版社 。
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文章图片

那本书出版后很畅销 , 有同事调侃吴放:“这书最先是投给你的吧 , 你要是当时签了 , 能赚不少编辑费呢!”
吴放本来就不高兴 , 听同事这样说他更来气了:“能怪我吗?我当时就说这么好的书 , 得马上签 , 可是主编非得考虑考虑 , 一考虑一个多星期 , 把好事耽误了!
这书要是在咱们出版社出 , 不光我挣编辑费 , 对主编不是一年中的一个闪光点吗?现在傻眼了吧!”
这话很快传到了主编的耳朵里 , 主编把吴放叫到办公室 , 板着脸说:“有什么想法当面和我说 , 别在背后发泄情绪!”
此后 , 吴放发现主编对他的态度明显变了 , 觉得再待下去也没什么发展了 , 只好辞职走人 。
《论语》中说:“成事不说 , 遂事不谏 , 既往不咎 。 ”
所谓“成事不说” , 就是凡事已成定居 , 没必要再说 , 说了非但改变不了结局 , 还让人不舒服 , 纯粹是不识趣、不懂事 。
吴放显然忘记了这个道理 , 他不但说了 , 而且还带着火气说 , 既损害了主编的权威 , 又不利于团队的凝聚力 , 主编能不生气吗?
对于职场人来说 , 不识趣的发泄情绪是职业发展的大敌 。
不仅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 , 还会向周围的同事散播负能量 , 产生消极影响 。
面对既成事实 , 不纠结 , 不抱怨 , 坦然以对 , 才是知趣的表现 , 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
交往|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