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展览“文创化” 让《红楼梦》更好地与观众对话
或许 , 我们可以将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红楼梦》文化展”看作一件“大文创” 。
它是个展览 , 也是一个空间;陈列着文物 , 也罗列着“色香味”;它甚至没有太在意展厅的限制 , 在接邻的广州图书馆八楼借了一块地 , 办了一个分展 。
本文图片
自从《红楼梦》这部奇书问世 , 围绕着它展开的一切 , 用今天的眼光看来 , 都可以称作“文创” 。 如果说有所不同 , 主要是在它们的层次、深度以及广度上 。
展览像是一本有关《红楼梦》的手账
“《红楼梦》文化展”给人的第一印象并非是“轰动性”的 。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共同主办的这个展览 , 在北京曹雪芹学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 集中了413件/套古籍善本、文物器物、书法绘画、学者手稿、艺术作品、非遗作品及多类辅助展品 , 规模相当可观 。 但走在展厅里会发现 , 它并没有以“XX件一级文物”这样的表述作为卖点 , “爆款”展品并不突出 , 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 , 像剥洋葱一样 , 把《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 , 拆散了罗列出来 。
本文图片
从展览五部分的结构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第一部分“一座文化的高峰” , 从文学的角度 , 展示“诗三百”以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神髓 , 揭示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 , 如何成为旷古烁今的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的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经典的创作背景” , 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其家族命运 , 从朝廷重臣享钟鸣鼎食至被抄家而门户凋零的创作背景 , 体会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兴衰转变;
第三部分“不朽的文艺著作” , 展示了《红楼梦》这部创新性以女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 , 涉及的社会百态、衣食住行、风俗民情、建筑文化、书画艺术等多个方面 , 还原《红楼梦》中的精致生活;
第四部分“广泛的文化传播” , 展示自《红楼梦》其问世开始 , 大量涌现的各种抄本、印本 , 各类续书、仿作 , 以及流传海外多国的译本;
第五部分“深远的文化影响” , 展示的是作为热门显学——“红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 以及以《红楼梦》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书法、戏曲、曲艺、影视剧、音乐等艺术作品 , 观众可在这部分感受数百年来《红楼梦》对人民的生活和民间艺术带来的影响 。
给人的感觉 , 整个展览就是一部基于《红楼梦》小说的“手账本” , 各种与之相关的文字、心情、票据、标本……都可以放入其中 。
比如在展览的开始部分 , 陈列的是《史记》等典籍 , 这是《红楼梦》等后世作品的文学源头 。 又比如展出的粤博藏《山海经》 , 是为了展现《红楼梦》开篇所言之“大荒山”“无稽崖”及女娲传说——它们是《红楼梦》的架空历史背景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通惠河漕运图》描绘清代康熙年间通惠河漕运的情况 , 最末部分绘画有通州县城临近大运河的张家湾码头 。 据冯其庸先生考证 , 曹家曾在张家湾镇有一家当铺 , 1967年才最终拆除 。 这是文物中隐藏的细微文化碎片 , 在展览中与《红楼梦》发生了精细的关联 。
用“红楼”元素实现艺术“再造”
“《红楼梦》文化展”从《红楼梦》的字句间 , 拣选出了许多精美的文物 。 我们无法确证这些文物就是书中描述的原物 , 但展览通过“氛围”的营造造成了沉浸式的文化空间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