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

很多人认为刘禹锡在政治上不够成熟,才导致卷入了各派的斗争中,最终落得被贬外地的下场,其实这话说得还是比较有道理。刘禹锡尽管很有才华,但是很显然他的政治主张不太成熟,尤其是在太子问题上,他与当时的改革派左右摇摆,没有及时站队。等到皇太子李纯继位之后,改革派很快就失势,刘禹锡等人自然成为了打击的对象,开启了漫长的被贬生涯。
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
文章插图

刘禹锡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做事风风火火,19岁时他去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文章写得好,成为了很多读书人的偶像。当时他广交各方好友,结识了一生的挚友柳宗元,还遇到了人生的伯乐王叔文。几个年轻人志趣相投,开始致力于改革,唐顺宗李诵继位之后,启用王叔文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只是可惜唐顺宗有些软弱无能,权利早已被人架空,于加身体差不久就驾崩了。这对于改革派来说,显然失去了最后的支柱,使得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
文章插图

李纯继位之后立马打压改革派,除了在当年太子问题上左右摇摆,没有明确的表态之外,还有就是李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讨好当时的权贵,以此来打压改革派人士。刘禹锡和王叔文等人,说到底还是不够成熟,如果早一点做准备,帮当时的太子李纯一把,或许后来的历史会改写,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刘禹锡先是被贬到湖南朗州(常德市),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后来又被贬到岭南(连州市),接着分别是被贬贵州和四川等地,这些经历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他后期的作品偶尔也是感伤不已,譬如这首《视刀环歌》,写得就很感人,当时诗人生活在异地他乡,每天都在思念故乡,所以在这首诗中,他道尽了思乡之苦。
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
文章插图

《视刀环歌》唐代:刘禹锡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视刀环歌》属于新乐府,与他的《更衣曲》一样。那何为视刀环歌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典故,出自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陵被兵败投降了匈奴,汉昭帝即位后想把李陵召回汉朝,于是派遣任立政等人,去与匈奴交涉。匈奴单于设酒招待大家坐下后,可是有机会于李陵交流,只好轻轻抚摸身边的佩刀,以此来暗示李陵可以回到汉朝。所以后来视刀环歌表达了一种盼人早日之意。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早一点回到故乡,以此来摆脱漂泊的生活。
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
文章插图

整首诗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对于刘禹锡来说,一辈子颠沛流离,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他想要回到故乡,去过正常的生活,为此在第一二句中可谓是感慨万千,“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我常常恨自己语言表达粗浅,无法真正表达出意思来,毕竟我的学识有限,也不如人的情绪那么丰富,只知道经常一个人悲伤。第三四句更是紧扣主题,以此来突出那种思乡之苦,还有感伤之怀,“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今天我们在这里默默相对,彼此都理解心中的痛苦,也知道我思念远方的故乡,所以才会用眼神传达心中复杂的情感,这种眼神没有人能够懂,只有你和我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知道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
【 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王叔文&刘禹锡的思乡之作感人至深,第一句就耐人寻味,有着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