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文章插图

《饮酒 · 其五》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01
公元417年,
陶渊明已经52岁了,
细细算来,
距他辞官归田已经13年,
这十三年来,日子虽过得清苦,
但所幸无需恭维,也不用伪装,
忙时下地种菜,
闲时与好友喝酒,
倒也悠然自然。
这天,他又喝醉了,
拿起那张没有琴弦的琴,
开始抚弄弹唱,
琴弦早就断的七七八八了,
但他也懒得换,
反正弹出来的曲子也五音不全,
听得懂琴中真意就好,
干嘛要在乎它发出的声音呢。

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文章插图

△带月荷锄归
就像自己,
虽然居住在人世间,
却并无世俗的打扰,
只要内心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又何必在乎喧闹还是僻静呢?
想到这里,他提笔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曾经也想建功立业,执笔江山,
但官场险恶、伪诈污浊,
不如归隐田园,躬耕自资,
在庭园中随意采摘菊花,
偶然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人闲逸而自在,景静穆而深远,
所谓“返璞归真”,莫过于是,
此番心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文章插图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02
时光追溯到多年前,
陶渊明本生于书香门第,
但父亲早逝,只能与母亲种田为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所幸父亲和外公留下了不少藏书,
他得以在书斋中徜徉天地。
外公是赫赫有名的名士孟嘉
(注:孟嘉落帽的主人公);
曾祖父是东晋大司马陶侃,
所以,年少的陶渊明心里藏着两个梦,
一个入世梦,像曾祖父那样济世苍生,
一个出世梦,像外公那样洒脱率真。

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文章插图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29岁那年,一篇《闲情赋》,
横空出世,文采斐然,
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十分欣赏,
任命他为江州祭酒(类似于领导助理的官职),
但无奈,王凝之虽出身名门,
却昏庸无能,每天只知炼丹画符,
没有半点真才实学和报国理想,
陶渊明失望至极,索性辞官。
六年后,桓玄起兵“清君侧”,
陶渊明的济世之心又被鼓舞起来,
他投奔桓玄,做了参军,
没想到此人野心太大,想做皇帝,
恰好此时母亲去世,
于是陶渊明再次辞官,回家守孝。
后来他又陆续当过刘裕、
刘敬宣的幕僚,都以辞官告终,
四次出仕皆无功而返,
此时的陶渊明已人到中年。
直到刘裕灭了东晋,创造刘宋王朝,
改朝换代,世道艰难,
陶渊明改名陶潜,决定不再做官。

刘裕@陶渊明最隐居的一首小诗,藏着中国人1600多年的向往
文章插图

03
但是田园生活并不如意,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
陶渊明又犹豫了,思虑再三,
他又在叔叔的引荐下,
做了彭泽县令,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