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二十大代表面对面⑤丨“就业红娘”于大姐( 二 )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记者:有没有哪位求职者让你印象特别深?
于砚华: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李大姐 。 李大姐年纪较大 , 不是特别会表达 , 也觉得自己没啥特长 , 几次求职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 我就反反复复和她沟通 , 最后李大姐终于说了一句:“我做饭挺好吃的 。 ”这不就是特长吗?需要“做饭大姐”的企业很多 , 我多方沟通 , 终于在一家企业找到了适合她的工作 。 这之后 , 我经常电话回访她 , 还到企业去看望她 。 现在李大姐逢人就说 , “要不是于姐 , 我哪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呀!”群众的语言是朴实的 , 但却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 , 也让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更加敬畏和热爱 。
她有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手机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于砚华的同事有这样一张照片 , 照片里于砚华站在小凳子上 , 一手拿着话筒一手举着二维码 , 上百求职者围着她争先扫码、咨询 , 这是2019年3月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一次招聘会上的场景 。 在疫情之前 , 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 在熙熙攘攘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中间 , 踩着小凳子服务广大供求双方 , 一站多年 , 温暖了无数求职者的记忆 。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 , 她的电话时不时响起 。 于砚华说 , 自己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 , 随时为用工单位和应聘求职人员开通 。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特别对话二:
记者:我看你的手机不停地响 , 一直这样吗?
于砚华:是的 。 为了“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 , 能随时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求职与招聘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 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 , 只要有需求 , 随时都可以联系我 , 真正让我们的“小市场”成为就业服务的“大舞台” , 有效疏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记者:有遇到过特别难的事儿吗?
于砚华:那太多了 。 我记得曾经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一条生产线 , 希望能在三天的时间内招到20名员工 。 我就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 , 集满70多名求职者 , 周一早上8点半集中10多辆小轿车 , 将工人送到企业 。 还有一家企业希望在国庆节前四天的时间招300名员工 , 那难度真是空前的 。 但因为多年来我们手里积累了无数求职信息 , 最后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 面试当天 , 公司经理看到现场黑压压地挤满了500多名求职者 , 激动地说:“真是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 , 于姐你太给力了!”工作中 ,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
记者:这么多年 , 你累吗?
于砚华:累 , 干工作哪有不累的!但是 , 当我看到那么多因为我们的努力端稳了生活的饭碗 , 那么多的企业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 那么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到了社保补贴政策 , 生活有了改善 , 一切的累就都值得了 。 在为群众服务中我收获的是幸福和快乐 。 我觉得 , 我们的努力如果换来了一次成功 , 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问题 , 而是一个家庭的生存质量问题 , 更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问题 。
疫情后时代全新线上个性化就业服务



“叮叮!”“叮叮!”无论坐车、走路、采访 , 于砚华的手机总是传来信息提醒的声音 。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她把手机展示给记者看 , 上面有几十个名为“洮北区市场求职”“洮北区市场招聘”的群 , 这是他们为应对疫情而开展的线上个性化服务群组 , 采用了更多的服务模式 , 比如指尖就业、网络就业、线上就业、空中就业等 。 她幽默地说 , 自从开通了线上求职 , 自己都快不认识“下班”这俩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