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五代大师:江叔龙

【人物介绍】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五代大师:江叔龙
文章插图
江叔龙(1939~2008)字景云,祖籍浙江温州。
江叔龙,1939年出生于温州一个书香门第人家,其父谙熟文学法律,对江叔龙家教颇严。江叔龙自幼喜好美术与武术。1955年跟随陈志远(陈志远从师于杨澄浦高徒郑曼青之弟郑纳)学习杨式太极拳。1959年江叔龙结识了浙江省文化局贺鸣声(贺鸣声是牛春明先生的弟子)。由于对美术和武术的共同爱好,俩人相往密切。贺鸣声年长江叔龙二十余岁,且跟随牛春明先生习拳多年。江叔龙把贺鸣声敬为师长。贺老师也对江叔龙颇为喜爱,遂将平生所学的杨式太极拳功夫倾囊相授。贺老师还领著江叔龙拜见业师牛春明先生,叔龙因此得到牛春明先生面授指点。加上江叔龙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拳艺大进。
江叔龙在苦练杨式太极拳的同时,兼收各家之长,先后遂贺鸣声老师一起,于1961年向陈天籁(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之徒)学习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于1969年杭州陈邦达(浙江国术馆武术教练)学习擒拿、摔跤、散打,1981年拜奚鑫法(河北形意拳名家高振东之徒)为师,研习形意拳。
江叔龙江叔龙历经数十年,遍访名家,切磋拳艺,认真研究各自门派拳法,在深厚的杨式太极拳功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精华,深刻领悟了太极拳推手八门劲的要领。整理了推手三十六靠,二十四肘、一百零八式技法等,在太极拳竞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与风格。
江叔龙一生与太极拳结缘,中年后武功渐入佳境。江叔龙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温州、乐清、广东等地传授拳艺,许多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研习。江叔龙称,自己对杨式太极拳长达半个世纪的钟爱完全是发自内心,而且不带功利色彩。“太极拳就像一颗磁石一样吸引著我们”他说,“我从来不摆架子,把徒弟们当作兄弟、子侄看待,因为大家都是有缘人!”
【杨氏太极拳之推手--江叔龙浅识】
推手,是杨氏太极拳学以致用的双人练功方法。是由拳架子练习到散手的必修之课。
推手--要求练功者放弃死劲硬顶,追求松柔软韧、轻灵圆活、先柔后刚、刚柔相济;以沾连粘随、审机应变,把拳路中的招式、着法,运用在推手中;努力在推手的实践中做到不丢、不顶,不扁、不抗;硬来柔化、引进落空、蓄而后发。在实践中体会拳论讲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很好地在推手中练好听劲,使意念、气息、劲路达到高度的协调。
太极拳架的认真练习,加上规范的推手锻炼,两者相辅相成,加深理解,学用结合,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五代大师:江叔龙
文章插图
左(奚诚甫)中(高振东)右(奚秀甫)【太极拳十要加三】
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
气沉丹田
虚灵顶劲
松腰松胯
分清虚实
上下相随
用意不用力
内外相合
意气相连
动中求静
动静合一
式式均匀
【练拳之病】
忽左右、上下、高低、俯仰、不匀、急缓、伸缩、宏细,皆不宜也。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五代大师:江叔龙
文章插图
陈邦达(左) 江叔龙(右)【推手语】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被打跌出须雀跃,败身败手不败架
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
下部两膝并两臁,脑后一掌要真魂
【九节劲(牛春明传)】
脚、腿、胯、腰、脊、肩、肘、腕、手
发劲需节节贯串、化劲需节节分离,犹如铁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