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诺奖颁给“冷门”作家,意外吗?( 二 )


正因为很多诺奖得主的写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 才会让人觉得“冷门”或“不熟悉” , 但专业的文学批评家有独特的眼光、出色的判断力 , 能将代表未来的作家作品选出来 。 从一百多年的诺奖历史来看 , 评委基本上不会“看走眼” , 甚至一些获奖者成为时代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 , 他们也因此进入文学史的“万神殿” , 成为后世不断研究的经典作家 。
比如 , 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在诺奖得主中属于基本没有争议性的 , 但诺奖绝非他们最高的文学荣誉 , 即便没有诺奖也无法撼动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其中 , 福克纳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 对文学史的影响基本是宗师级别的 , 而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上的创造性发现 , 影响力延续至今 , 学习马尔克斯风格的作家及其作品也容易获得各种文学奖项 。 甚至可以说 , 正是这些现代主义文学谱系上的大师级作家 , 开创了某些流派 , 影响了文学史的走向 , 不是他们要被诺奖来认可 , 而是诺奖要依靠他们获得必要的公信力 。
但是 , 在一种新的文学路径引领潮流之前 , 它往往显得怪异 , 甚至令人难以接受 。 在大众视角来看 , 这就是所谓的“冷门”了 。 而畅销书作家之所以很难获得诺奖 , 不仅是因为其过度的商业性 , 更在于其缺乏对纯文学的开创性探索 , 甚至具有先锋气息与实验风格的作品 , 也比老套的路径更容易获得评委的青睐 。 因此 , 诺奖得主看起来“冷门”的背后 , 正是纯文学的专业性与文学的大众性的区别 , 而其中的差异也体现为大众舆论与专业视角下文学评价标准的不同 。
诺奖的“冷门性”在拓展着文学的边界
虽然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奖的时候 , 很多人惊呼“歌手也能得文学奖” , 但实际上 , 诺奖对文学的定义一直在拓展 , 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小说、诗歌、戏剧等经典门类 。
冷门|诺奖颁给“冷门”作家,意外吗?
文章图片

鲍勃·迪伦
这首先就是文体与创作门类的拓展 。 1915年 ,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获得诺奖 , 他以人物传记写作而著称 , 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代表作 。 虽然我们普遍认为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长篇巨著让他获得诺奖评委的赏识 , 但实际上 , 诺奖更像是“终身创作成就”的认可 , 作家不太可能仅凭一部作品就被选中 。 对罗曼·罗兰的认可 , 实际上也是诺奖对人物传记写作的认可 , 在此之后 , 一些专注于非虚构或历史写作的作家 , 也得到了诺奖或其他重要的国际文学奖项的青睐 。
【冷门|诺奖颁给“冷门”作家,意外吗?】历史写作或者说是纪实类的回忆录创作 , 也被纳入诺奖的范畴 。 1953年 , 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获得诺奖 , 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 , 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 把诺奖颁给一个政治家 , 在后世也一直存在争议 ,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不需要的战争》这类作品对二战史有不同常人的亲历视角 ,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难得的文本 , 尤其是在二战刚结束的时代背景下 , 颁奖给丘吉尔似乎也并非是很奇怪的事 。
诺奖虽然主要考虑纯文学层面的因素 , 但的确也很看重时代背景 , 像赛珍珠、肖洛霍夫、库切这类作品中时代性较强的作家 , 也被诺奖看重 。 不过 , 文学有时代背景与现实关怀本身就是合理的 , 只是现实批判的意味不应该凌驾于纯文学层面上的表达 , 文学的外部因素不能压倒文学本身 , 这是文学发展基本逻辑 , 而诺奖在这一点上 , 态度一直也是明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