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八音”绕梁不绝于耳 台山广东音乐越“演”越“年轻”( 二 )


乡间“八音”登大雅之堂
新中国成立之后 , 台山“八音班”演奏的广东音乐屡屡登上重大舞台 , 并获得各项大奖 。 比如 , 由台山乐手演奏、台山音乐家陈哲深创作的广东音乐《水乡儿女绣春色》先后获得省港澳首届广东音乐大赛优秀奖、国家文化部“群星奖”;1995年 , 台山农民艺术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 , 演出多首广东音乐 , 荣获金奖 。 一时之间 , 台山广东音乐声名大噪 。
刘英翘形容:“台山广东音乐具有浓厚的侨乡文化特色 。 现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都认识广东音乐 , 还称广东音乐为‘国乐’ , 台山的‘八音班’功不可没 。 ”因此 , 2006年5月 , “台山广东音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2008年 , 国家文化部授予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荣誉 。
名家辈出传承有序
自诞生之日起 , 台山广东音乐就显示出传承有序的强劲生命力 , 陆续涌现了一批如丘鹤俦、马丽明、刘天一、李凌等享誉国内外的创作、演、唱名家 。
而自从开始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来 , 台山广东音乐共产生了陈哲深和刘英翘两位“国字号”传承人 。 2018年获评为“国字号”传承人的刘英翘 , 目前首要工作就是培养新一代的广东音乐接班人 。 近年来 , 他已经培养了20多个学生 , 其中不少人曾在多个音乐比赛上获奖 。
江门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 台山广东音乐自2006年申遗成功后 , 台山成立了很多传承基地 , 如幼儿传承基地台山市少年宫、少儿传承基地台城二小、少年传承基地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青年传承基地台山市鹏权中学、成人传承基地台山大江民乐队等 。 刘英翘希望 , 借着这股好的势头 , 做好音乐的传承 , 让更多孩子爱上广东音乐 。
对话“传承人”
刘英翘:希望更多人学习广东音乐
采访人员(记):刘老师 , 您是如何与广东音乐结缘的?
刘英翘(刘):我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接触广东音乐的 。 我的父亲是个小学校长 , 会玩二胡、小提琴这些乐器 。 那个时候他每次回家都带把二胡或者小提琴 , 在家里玩广东音乐 。 我每次站在隔壁听 , 有时也拿过来试玩一下 。
除了父亲的启蒙外 , 那时我也很喜欢听“八音”演奏 。 八音柜如果摆3个小时 , 我就站在那里听3个小时 。 后来有个叫刘基英的前辈 , 教我吹笛子 。 这样慢慢到小学毕业时 , 我就能够独立吹曲子 , 到中学还能够演《扬鞭催马运粮》这些名曲 。
后来 , 我还到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现星海音乐学院)进修 , 学会了演奏簧管、萨克斯管、二胡这些乐器 。
记:学习音乐时有些什么难忘的经历?
刘:印象最深的就是要自制乐器 。 那时候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 自己又喜欢玩音乐 , 怎么办?只好自己去做乐器 。 像用竹子做竹笛 , 用蛇皮和竹筒做二胡 , 那时候就是靠这些自制的乐器去学音乐 。
记:2006年 , 您参与组建了台山广东音乐团 。 之前您其实已经离开了曲艺界 , 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重新出山?
刘:我从1970年开始进入台山文艺宣传队工作 ,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离开了 。
后来 , 我见到玩音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 有些青黄不接的情况 。 我和朋友们一合计 , 觉得要为台山音乐做些什么 , 所以跟同行一起组建了台山广东音乐团 。 音乐团除了进行广东音乐的创作、排练、演出 , 最主要是开设义务授课班 , 招募少儿学员 , 培养本地优秀的音乐人才 。
记:音乐团成立至今已经15年 , 您觉得目前台山广东音乐的发展情况有没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