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丝绸无疑是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动力,而敦煌是出土丝绸实物最丰富、最集中的丝路重镇。一直以来,因为历史原因,这些遗存散落世界各地的“宝藏”未能得到系统整理研究。
东华大学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整理研究而成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全集于10月15日在东华大学“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发布。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图为敦煌丝绸复原文创产品
该著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卷》的中英文版共10册,共计数百万字、千余张图片。
全集的面世填补了敦煌学在丝绸研究方面的空白,为丝绸之路、纺织服饰美术史等领域开展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几乎所有海内外专家、学者都提到:海量首次面世的实物遗存加文书比对研究,印证了东西文化融汇发展的历史面貌。
为敦煌丝绸汇出完整拼图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以丝绸为载体,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1900年,道士王圆禄意外发现藏经洞,其中除大量文书和佛画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以丝绸为主的纺织品,这些艺术品流散到英、法、俄、日等诸多国家,吸引着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目光。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图为敦煌印染面料复原
因为文化和技术的隔阂,1907年以来流落海外百年的敦煌丝绸织物遗存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06年应大英博物馆的邀请,赵丰首次赴英研究斯坦因收集的、当时在伦敦所藏的所有敦煌纺织品。随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乐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徐铮加入研究团队,他们共同对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三家机构馆藏的纺织品展开研究,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对其品种、形制、工艺、结构、肌理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复原。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的出版,让世界读者可以首次全面地看到自藏经洞发现以来,莫高窟出土的历代丝绸为主的纺织艺术品,其中包括上千件丝织品。
“得益于这些研究和出版的书籍,我们才能重现一千年前丝绸和丝绸生产纷繁复杂的历史,正是这些纺织品文物成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的象征和命名的由来。”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说。
实证复原东西融汇的历史
敦煌丝绸不仅是中国纺织品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后世工艺科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不仅为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崭新的研究资料,也向海内外读者展现了中国丝绸的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通。可以说,全集体现了当今高水平的敦煌丝绸整理研究。
宝藏#海量敦煌“宝藏”首次面世,“真·汉服”复原来了!15年敦煌丝绸科考全面填补研究空白
文章插图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文书记载其丝织品不仅来自东方,还有的来自中亚系统,比如一种采用通经断纬工艺的‘赞丹尼奇锦’的产地就在粟特。”通过与中亚系统织锦规格和技术特点的比对,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乐指出现存唐至五代的敦煌地区织物中有9种为中亚系统织锦,而这些织物上出现了一些中原流行的宝花图案。更有意思的是,其中文书记载的名为胡锦的织物很可能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