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_求太极拳内功心法

什么是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太极内功现在有许多人练习太极拳,往往只注重外形动作,而不注意修炼太极内功,他们把精力放在外形动作上,热衷于比赛、表演 。为了取悦于观众,把太极拳舞蹈化、体操化 。台上龙腾虎跃,台下掌声四起 。但在行家看来,却只能摇头叹息 。为什么?太极味没了 。太极内功没了 。太极拳的轻灵沉静 , 松沉缠绵,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周身一家等特点没了 。这已经不是太极拳 , 而是只有外形没有内涵的太极操 。练习太极内功离不开丹田 。要心静体松,意守丹田 , 培养丹田之气,使之不断加强充实 , 并在意念的引导下周流全身,开则达四稍,合则归丹田 。这种内气的流动是在意念的指导下,结合拳的套路的开合来进行 。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外形动作完全是被动的,是意气作用的结果 。如果你在盘架的过程中,能做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那么你的拳架就有了充实的内容,也就是在练习太极内功了 。当然,站桩、打坐也是练习内气的好方法 。在心静体松的状态下,丹田之气循经络走向,打通任督两脉,实现周天运行 。这不仅能强身健体 , 而且练出太极拳特有的技击功夫 。柔运化,刚落点,是太极拳技击的特点 。有效地化解对方来力除了依靠身法手法步法之外,最根本的要靠内功 。太极高手可以在身形基本不动的情况下 , 在对方接触自己身体的一瞬间即化即打,克敌制胜 , 靠的就是深厚的太极内功 。同样,太极拳击打也要靠内功 , 在发劲时,意到气到劲到,功助拳势,刚猛无比 。太极拳内功的修炼,除了修炼丹田之气还要注意腰胯的练习 。太极拳内功的关键在于腰胯 。太极拳活与不活,全在于腰胯 。腰胯不活不松,动作必然呆滞 。太极内功高深者,腰胯转换极为灵活,且走圈极小 , 不显于形,若有若无 , 深藏不露,使对方不知其深浅,否则,容易给对方看出破绽,非高人之所为也 。腰胯不活不松,内气难以下沉入地 , 身桩不稳 , 难敌强手 。腰胯是太极拳的天机 。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 。因此,练习太极拳一定注重内功的修炼 。注意培养内气,壮大内气,运行内气 。这是练习太极内功的基础 。太极拳技击功夫要靠内功 , 养生的功夫也要靠内功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练好太极拳 。“培其根枝叶自茂,润其源流脉自长” 。因此拿住丹田练内功,乃是练习太极拳之根本.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功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劲 卫兆生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劲呢?俗语:“要想拳练好,先把圈收小”在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 并且练习时外形上达到形似和将外形的合住“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后,在转动时更要使右肩与左胯、右肘与左膝、右手与左足相合,手与身,手与头相合 。在练拳时不要注重外形上是否标准,而是注重内心的变化 。太极拳的功夫可分为五层:“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 三阴七阳犹觉硬 , 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功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放松的程度 , 四卷中讲“自初势至末势,所图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 。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 , 而后可以言拳 。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 。”由此可见,太极拳先辈们把精神锻炼和身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在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基本上掌握太极拳外形的基本要领、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大小、轻重 , 外面的形迹看起来很想是太极拳,腹部也知道转动 。就是身体在放松的程度上做的还不够,外形与腹内气息不合 。因此,今后在练拳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身体放松,也就是不将外形作为练习的重点,只注意精神锻炼和腹部的转动,以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刚开始腹部转动不太明显、时有时无 , 只要时刻注意,并将腹部转动的方向与初学太极拳时的动作、方向一致,刚开始内劲转动不能与外形合?。灰な奔涞牧废埃?内劲与外形合?。龅揭欢抻胁欢鞍ㄎ逶嗔币痪参抻胁痪玻?这时候才可以称为太极拳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练拳时,要做到腹部动 , 外形才能动,腹部不折回,外形也不折回 。此时腹部转动的方向也就是外形运转的方向,外形运动的方向也就是腹部转动的方向 。在精神锻炼上 , 要用意不用力,处处以心意默默运动,练拳时当有人与你对练 , 并且前后左右都有人 。用时当无人去打 。如何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呢?在练拳时做每个动作时都要象在水里运动一样,受到一定的阻力 , 但是不要与这个阻力相对抗,用意念慢慢的转动,身体就象在水里而头在水面,水沟穴与水面平行,《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就能体会到练太极拳三步法歌诀境界,一、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正中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二、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 。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qiú 游泳:泅渡 。泅水 。) 水行 。三、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 。精神合住神内敛,妙趣环生味无穷》 。手上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发麻、发涨、手心发热、腹部就会肠鸣等感觉 。如何才能更好的放松?在练拳时,将目光平视两手的前面,两耳侧听并提防背后有人侵 , 这样就能将思想集中、身体放的狠松,而且外面行迹带有儒雅之风 , 丝毫不带一点僵劲和霸气 。练拳时出手不见手动作,身体上下浑然一体,丝毫不带一点牵挂之意,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浑身上下皆是拳 , 非世人以拳为拳可比 。这样才能做到天、地、人三体合一 , 才能练成太极混元,方为人体正道 。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 。但是只要有耐心 , 有恒心 , 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 , 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 , 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 。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 , 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 。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 , 稳静安舒,心神泰然 , 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 , 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 , 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 。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 。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其健身方面 , 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 , 头脑安闲,心神稳静 。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 , 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 , 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 , 上下一致,久而久之 , 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 , 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 , 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 , 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练体以固精 , 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 。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 。凡一切处事接物 , 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 。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乙太极拳的功夫 , 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 , 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 。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 , 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 。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 , 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 , 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 , 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切记切记 。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 , 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 。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 。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 , 则更不易改正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 , 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 , 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 , 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 。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击上所需要的柔软 , 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软 。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击和健身方面 , 都没有什么好处的 。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 。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 , 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 , 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 。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 。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 。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 , 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 。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 。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 。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 。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 , 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 。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
凡是一举一动 , 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 。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 , 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 。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 。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研究 。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 , 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 。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 。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 。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 。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 。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 , 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 。这种精微奥妙 , 是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手势之外面,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 。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 。学者须特别注意 。
浅谈如何修炼太极拳内功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关于太极拳方面的文章,被《太极》杂志刊登在2012年第二期上 。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是刘勇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的 , 我只是结合自己的体会归纳了一下 。全文如下:
大家知道,在修炼太极拳时无非是练身和练心 , 直到练出功夫 。练身方面主要表现在调身和调息 , 练心方面主要是调神和调心 。这四个方面做好了,太极拳的内功就有了 。
调身主要就是改造身体 。通过伸筋拔骨的方法,增加身体内的体液,使骨骼肌密度均匀,骨关节的空隙增大 , 肌腱韧带有弹性 。同时调身还要一层意思,就是按照拳的规律调整身法,比如拳经里要求的“虚实开合”、“立身正中”等等 。
调身这个阶段是练拳中时间跨度最长、最难的阶段,少则三、五年 , 多则十年 。因此修炼太极拳者必须要坚持练拳,不断修正,“练柔易在三九冬,练刚易在三伏夏”,肌肉的练习要天天练 。和你每天要吃饭一样,天天练拳等于你每天给组织细胞骨骼肌肉输送更多的氧,不是有的人说每天练这一套拳太“单调”、太“枯燥” 。如果有谁觉得单调、枯燥的这种想法,谁就练不好太极拳 。
在调身阶段还要注重慢练和快练的关系,平时以慢练为主 , 能慢尽量慢 , 慢练不是一般功夫 。在慢练的基础上,再逐渐快练,快到一、二分钟练完一套拳,并且是完全放松、符合拳理的情况下练完 。当然调身阶段还要有一些其它的练法 , 比如练桩功等 。
调息主要就是呼吸配合动作 。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拳的动作必须是准确连贯,劲路完整不断劲,然后才能调息绵绵 。呼吸和调息是不同的概念 , 在打拳时,呼吸不单是呼和吸 , 而是在调息 。
初练者和动作不熟练者不要过早调息,应自然呼吸(肺部呼吸) 。因为套路的前后左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变换 , 弧形的运动圆的大小转动等等,繁简不同所有有意识的动作等,想要运用调息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是先以自然呼吸为好 。当太极拳的动作做到圆活松柔,招势熟练正确,呼吸逐渐也能做到深、长、细、缓、匀,能够调节呼吸,控制呼吸的快慢,呼吸与动作就能自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当你由动作的初练到熟练,不管动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刚柔的转换强弱 , 都能使练习者掌握呼吸的调节变化,适应和控制 , 不会因为动作与速度、刚柔的改变而引起气喘现象的时候,才能进入调息阶段 。
呼吸与肢体的动作是一对阴阳,调息与动作是一对阴阳 , 瞬间发劲时,无意吸,有意呼,瞬间发劲后 , 继续调息绵绵 。调息是有意呼气,无意吸气,是一个很均匀,很缓慢的过程 。内气运行就是调息与动作的结合 , 调息也叫运气,呼吸轻灵,呼吸变成丝线 , 就是运气 。有人讲“开为吸,合为呼” 。如果机械地理解是错误的 。太极拳练习者应该了解太极拳强调任何时候呼吸都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做刻意的呼和吸 。虽然调息“意”重在呼,但要求必须自然 。“开合”的“呼吸”也应自然,所以在一开一合之中,要求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中有开 , 合中有合 。开也可以呼,合也可以呼,开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吸,这就是太极拳在“蓄、柔”的运动呼吸 。当“开”发劲时或合发劲时必须是“呼”气 。也是太极拳蓄发相变、刚柔互用的太极原理 。
所以,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是有序的结合 。身体改造好了再去用 , 它一定是建立在改善好的以后 。因此,练太极拳不能心急,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 。
调神主要就是训练反应速度 。当我们的身体都改造好了,功夫在哪里?功夫在神经上 , 最后的功夫是神经,反应能力非常快 。大家都知道虎、蛇、狼、猫等一些动物,如果你去触摸这些动物时 , 它们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你被咬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反应能力 。人是高级动物,理应反应速度通过训练也能变得非常快的,“一触即发”,
不加思索全身迅速调动起来,这就是功夫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 , 一位是初学者,一位是练的时间较长者,两人互相搭手,当口令一发 , 很明显初学者的反应速度慢 。
一位已故太极大师李雅轩先生说过:“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 。”可见,调神是在调身、调息做好的基础上的练习方法,它离不开身体改造好的灵活性和内气充盈调息绵绵之间的紧密关系 。
调心主要就是悟道 。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从拳理上讲,就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它是统领整个拳路的 。陈鑫在《拳论》里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出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 。这里的心,即心意、意识 。心意让肢体如何动作,肢体就如何动作,心是一身运行之主宰,在打拳时,一举一动都是在心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心意、呼吸、动作三者是紧密结合的,而心意又是统领的 。心意要统领的好,心意必须是安静的,不可使气 。一套拳能呼吸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 , 都是在心意静静的情形下进行的 。
第二层意思从人的心灵上讲是修身养性的,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练拳就是悟道 。“道”是至高至大的宇宙本源 , 它孕育了一切事物 。我们在练拳时不知不觉改造了身体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认识论、世界观 。历史上有不少太极大师的人品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 他们德艺双馨的事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陈氏太极拳的“门规戒律”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它由“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等五项内容,就是要求习武人做一个武德高尚的人,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 人品好也就是功夫好 。
综上所述,太极内功是通过调身、调息、调神、调心高度协调统一形成的,也就是说功夫是调身、调息、调神、调心的集合体,它体现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功夫,并通过不断修炼,最终达到最高境界 。
太极拳内功修炼!【太极拳内功_求太极拳内功心法】现在练习太极拳 , 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朝夕不离师父.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学习班或者大夥集中在一起来学习太极拳,顶多老师给你个别指导一下要领 。也有个别人缘份好的,遇上一个好老师,单独教练 。目前大致有五种太极拳的练法供朋友们参考 。
第一种、练习拳架 。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优美 。确切点叫“太极操” 。这是一种初学状态;
第二种、练推手 。主要以各种用力技巧为主 。领会如何松肩、松腰、松胯 , 如何沉肩坠肘,如何手上不用劲而以腰为轴带动,用上周身的劲 , 如何引进落空 , 如何气沉丹田 , 如何棚履挤按等 。这比第一种练法上了一个层次;
第三种、练习散手 。练习拳架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每个动作的技击格斗含义,也就是说直接练习太极散手 。要有相当武功底子的人练习才事半功倍 。这比第二种练法提高了一步;
第四种、神意气的练法 。以内气运行线路为主要的练习途径,强调意念的配合 。是在拳架练习到纯熟后,进入相忘境界,在意势导引下,阴阳相随的,练习方法 。练习太极拳练到头脑裏什麼都不需要记忆,手脚的活动好像是自己在动 。这种感觉既为"相忘"境界,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有诗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无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这是第五种练习方法的开始 。
第五种、先天的练法 。神意气的修炼毕竟还是后天的东西 。道家所谓“心死则神活”,不著任何后天意念 , 先天的东西自然就能出来,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一定要能静下心来,才能进行这方面的修炼 。拳架谓之毛,推手谓之皮 , 技击谓之肉,神意气谓之骨,先天真意谓之髓 。一般来说 , 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温和者易得其皮,豪迈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
太极拳的五种练习方法确切一点,也可以看成五种必须经过的阶段 , 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希望不会让朋友们产生误解!愿天下修习者真正练出太极神功,应物处世:自然而然、适应百态、化解千般、包容万物、和谐平衡 。
李和生的内功解密李和生----内功有了体会“有内功的人,出手动作?。浅G嵘拢幌伦泳桶涯愕难刂谱×耍涯愕纳窬刂谱×?,使你抵抗不了 。这就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原因 。”李和生说起了和朱怀元老师学拳的经历,“朱老师让我用意念支配动作,操练太极拳的单式,还传授了一些练习腰胯的方法 。高占奎老师传授了我一个口诀:尾间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通过这些练习,李和生体会出内功就是阴和阳的高度协调——外部动作都属于阳,是看得见的;内部动作是看不见的,属于阴 。以内带外,内外相合,阴阳相济 , 长期训练,就能练出内功 。经过七八年的修炼,有一天 , 李和生突然感到意念能够支配动作了,只要意念一动,劲力马上就能够到手上 。朱老师说:“对了,就这样练下去 。”通过近六十年的修炼太极拳内功,李和生总结出了一套练习内功的方法 。“练习内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 。有的老师是保守,不肯传授 。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 , 真是误己误人 。我总结出来的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 。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这三个步骤是:第一步是“以身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第二步是“以气变手” , 要求练太极拳时“忘掉手 , 丹田气运手”;第三步是“以意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念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这三步功法,每个步骤练习一年,三年就能达到初步的内外相合、意气相合 。长期修炼,不仅锻炼了腰肾 , 本固气足,精神饱满 , 获得健体强身的功效 , 而且还能在体内产生一种能量 。这种物质我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暂时称它为能量流 。在推手时,意念一动,这种能量流就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手上,产生巨大的力量 。”说到这里,老人不由得站起来,向我们展示了太极拳内功的奥妙 。老人的手很轻快,内劲促发,势不可当,老人的徒弟被弹得跳了起来 。“人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外在的运动系统,这是第一系统;其次是内在的神经系统 , 这是第二系统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重点开发的应该是人的第二系统——就是训练意识、神经系统 。”老人说出了练习太极拳的奥秘之处 。益寿延年不老春对当前群众练习太极拳的状况,李和生老人充满担忧:“现在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练习太极拳要练内功,也不知道如何练内功 。许多人练一辈子拳,也没有摸到内功的门径 。比如,推手时总是顶牛,凭着蛮力气把对方拱出去 。没有内功,就是体操,不仅练不出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 。”李和生介绍道:练拳就是练腰,腰和肾密切相连,练腰就是强
肾,强肾就能固本 。一般的运动锻炼 , 都是加强心肺功能,对肾的训练却很难做到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 。心得靠肾水滋润,肺也得靠肾——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所以,练习太极拳,在学好架子后,就要学会用腰打拳 。这时 , 四肢的动作很小,都是腰在带着动 。这样能够对肾起到保健按摩作用 。“我按照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发现效果很好 。我有个学生,左半身偏瘫,我让他用腰打拳,几个月就恢复了健康 。还有一个学生,老胃病,胃出血 , 按这种方法练拳后,现在几年都不犯胃病了 。我还到外地教学,大连、沈阳、鞍山等地的许多慢性病人都通过这种练习方法恢复了健康 。这种练习方法使腰的运动量加大了,肾脏得到了按摩,功能增强,五脏六腑都得到了锻炼 。”“详推用意终何用?益寿延年不老春 。”李和生老人认为,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健康长寿 。通过几十年的练功,他体会到太极拳的健身作用非常大 。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年过八旬 , 却不见半点老态,每天步履轻捷地奔波在练功场上,还能和年轻人推手较技 。在气功热的那些年里 , 老人为了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养生练功方法,破除玄学、迷信,倡导科学练功,出版了《小功法治百病宝典》《小功法自疗常见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现在 , 为了向太极拳爱好者阐述内功的奥秘,老人去年又出版了《内功解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这本书凝聚了老人一生的心血,一面世,就引得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求教 。
求太极拳内功心法所谓太极拳内功心法其实就是只太极拳的呼吸法 。
自然呼吸法:用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练功开始的前几分钟 。取平时缓慢的自然呼吸 , 逐渐用意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不停顿 , 不默念,要求均匀、细长、缓慢 。导引运气法:用于第二阶段 。练功开始,口对会阴方向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酸为度 , 用意引导气由会阴降到大腿、膝关节、小腿、脚心,吸气时由脚心再返回会阴 , 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
抓闭呼吸法:运用于中级阶段,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可接练本法 。这种呼吸法从操作过程来讲也称之谓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 。采取站式,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脚心,呼吸停顿一下,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尾闽至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紧抓(握拳),两脚十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齿与齿龈之间 , 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 , 然后停豌(闭?。? ,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气慢慢顺原路线送回到脚心 。手指、脚趾放松,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进行 。本呼吸法是一种内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 。又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时间不宜过长 。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加长而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