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
——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文/ 尚 青
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本文图片

艺术是过去的思考 , 又是现实的关照 。 置身于当下激荡与巨变的时代 , 艺术家一边对接“过去” , 一边构想“未来” 。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 , 语言图示和审美理想的演绎与丰富 , 艺术家必然在这两极中寻找其注脚点 , 对接自我的契合点 。 张双凤的人物画从关注地域、民族和现实出发 , 立足于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再现与表现之间 , 构建其个性化的语言图示和审美理想 , 这是人们需要对其艺术高度有必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
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本文图片

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本文图片

【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一、乡土现实的社会反思性意义
无论稚嫩的孩子和纯朴的村姑、土地、自然、器物 , 还是表现形式元素 , 深浅、黑白、繁简、浓艳、光鲜、恬淡等的营构 , 都是“颂乡野而非都市” , 始终如一去表现稚拙、天真、乡野、乡土、乡情 , 这是张双凤作品外在的显著特征 。 我想 , 如果不是大量地分析张双凤的作品 , 人们不与现实对接 , 有着透彻的经历和感受 , 是理不清张双凤所要表达的精神维度和审美理想的 。 如《晨曦》《山妞》《山里红》《山娃》《村姑》等作品 , 分明让人们触摸到山坡上的羊儿们 , 慢悠悠地吃草 , 无数朵飘动的白云偶尔似乎会驻留 , 清泉像音符一样欢快地跃动着奔向大海林间那些不知名的鸟儿 , 此起彼伏地歌唱 , 山里那个静呦 , 让人真切地体会到“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在那沟沟叉叉的小河边 , 大姑娘边说边笑洗着蔬菜 , 小媳妇背着可爱的宝宝 , 蹲在河边的石板上用棒槌敲打洗着衣物;孩子们或不知疲倦地互相追赶 , 或爬上村头的大梨树嬉闹;大树底下公公叼着大烟袋 , 惬意地冒口小青烟 , 婆婆一边唠嗑 , 一边纺线 , 俏村姑绣着荷包;到了夕阳西下 , 朵朵白云慢悠悠地消逝 , 羊群陆续归家 , 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 山里人又静待日复一日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的开始……这些人间的烟火气 , 与远远近近时有时无的山歌伴唱 , 汇成了六甸生活的的底色——真有那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张双凤|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本文图片

当然 , 作品表现的绝非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景 , 通过提炼归纳或形而上的概括强化 , 以一种“抽象人性”与“风景人物组合叙事”方式来实现 , 既接地气又亲切感人 ,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 明显与当下奢华、虚伪、机诈之凤格格不入 。 是基于人的生命和历史的自觉 , 对于当下人性异化、情感迷失等社会问题隐性地抵触和矛盾性地关照;基于现实矛盾和心中理想之间冲突后 , 在人文思索和美学主张上有意识或下意识的反思——即对淳朴意识和生命荣光的张扬 。 其一 , 当下 , 人性在不断地分化、组合 , 人的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存在多元化的表现 , 在与传统价值观的比较中 , 极端个性化的滋生 , 人性的恶的放大 , 人对物质化、享受化、娱乐化无休止的贪婪和畸形的追求 , 对崇高性的冲淡和低俗化的迷恋 , 人越来越不接地气 , 精神荒芜 , 信仰缺失 , 普遍迷失了人的“元初”的那份纯真 。 “灵魂浅薄、行为飘荡” , 世俗的声名所诱惑、所牵绊 , 种种“面具”的伪饰和虚与委蛇的存在 , 人的精神往往在狂放洒脱的背后 , 是更加的痛苦、愈加的落寞!这是一个生命话题 , 更是一个哲学命题 , 让人很难回答 , 张双凤的作品是个引子!其二 , 对现实的沉重感和淳朴岁月的逝去的感伤咏叹 。 俗话说 , 人越缺失什么 , 便越渴望得到什么 。 在面对因过度的物质化而蔓延的社会现实中 , 对于身份标签业已被世俗名利所奴役 , 人性的纯真、质朴的情怀需要张扬 。 张双凤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 , 正是对都市的喧嚣、浮华、功利、隔膜采取一种无视和回避的态度!她分明在暗示:原始的、田园的、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是很美的 , 是值得人们珍视和向往的!其审美意义 , 难道对于当下虚无文化、虚无历史 , 热衷“去思想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价值化” , 不是一种有力的回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