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计划_初中语文一篇课文应从哪些方面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内容有哪些【初中语文教学计划_初中语文一篇课文应从哪些方面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 , 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 。
初中语文新学期计划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 , 结合初中语文组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注重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常规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常规教学必须常抓不懈 。
1、按时上下课 , 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自习辅导质量,使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各集体备课组依照不同课型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以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以集体备课组为单位 , 依据本年级教学内容讨论制定符合本年级特点的早读计划,做到有特色,有安排 , 切实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 。
2、继续抓好作业管理与改革 。在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打通,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的大前提下,各备课组将作业设为分常规作业与延伸作业两大块,延伸作业侧重于读写结合(例如:读书笔记,周记、日记、社会调查等)搞好各自的作业安排,做到定时定量 , 高效有质 。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定时定量 。每位教师订阅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推荐一篇教学理论的文章 , (可以是名家名篇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作品)每次教研活动时,由一位教师主讲,介绍自己的读书、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
4、认真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把其思想精髓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 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交流中谈落实 。
5、加强集体备课组的研讨与管理 。各备课组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定时定点 , 保质保量地完成备课活动 。各备课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力争上游 。
6、注重对青年教师及新调入教师的培养 。坚持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抓住机会,尽力推荐,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
二、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 力争落实 。
1、及时搜集、整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进行讨论学习,并且写出心得体会 。不断更新观念 , 使得教改工作有章可循 。
2、搞好专题教研 。根据学校的具体措施,由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分别承担关于“课堂教学五字经”的具体研究对象,拿出具体的方案 , 供大家参考 。例如初一年级可以承担五字经中的“疑”这个专题;初二年级搞好“议”这个专题;初三年级搞好“练”这个专题,还要坚持做好“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 。
3、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争取建立初中语文教案库、课件库、题库“三库”,物尽其用,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由各备课组分别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整合的负责人,其它 教师提供的课件、教案 , 由这位负责教师整合到一起 。争取在期末时能完成三个年级的“三库”建设 。
4、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请计算机教师或本组熟悉网络的教师,对本组教师进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培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
5、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一方面跨年级、跨课头听课 , 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评语;一方面创造机会,请进来,走出去 , 多渠道、多途径地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
三、多方面开展学生活动,多层次培养学生能力 。
1、 各备课组组织与教材相关的活动 。例如诗歌朗诵比赛、钢笔字竞赛、读书报告会等多种活动 。
2、积极组织参加县市举办的各项活动 , 争取拿出好成绩 。
3、搞好竞赛辅导,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教学的提高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我们全组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在新的学期,我们将精诚团结 , 努力奋进,整合教学资源 , 提高个人素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计划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20XX年江西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
二、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 , 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争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佳绩 。
三、学习重点
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
2、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语言实际运用 。
3、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
4、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
5、名著的学习和讲解 。
4、写作训练 。
四、复习宗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力求突破
五、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上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 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 , 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学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 , 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学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 , 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而且是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
如何上好初三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及工作、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 , 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 ,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 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 。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 , 进行记
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课常规要求有哪些初中语文教学常规的若干要求
(试行)
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 按教学常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研究等工作,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一、制订教学计划
1、认真钻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体系、特点,明确教材总体及各分册的教学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 。
2、学科计划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本学期实施教材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设想和措施;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和补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和意见(包括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落实) 。
3、开学一周内制订好计划并上交学校教导处(一式两份,一份留底,一份上交) 。
二、备课
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授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 。教案应按单元分课时撰写,应反映一课的总体内容:①教学目标;②重点、难点分析;③课时安排;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⑤教学容量、密度和深广度(包括师生互动内容、时间)安排;⑥主要教法、学法设计;⑦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⑧板书、课件设计;⑨作业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作业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
3、要注意预设和生成的平衡,教案设计时要留有让学生质疑和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的时间和空间,以便教师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补充教案 。作文教案应分指导与讲评两类型教案 。①指导课教案:写作目标、题目或写作范围;指导重点;具体要求 。②讲评课教案:分类统计;优等作文及其特点;差文章及其原因分析;改进和提高措施 。
4、要准备好教具 , 重视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 。
5、教师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 , 重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研究”(研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研究双基和能力 , 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 研究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
6、做好课后小结和分析,写好教后记,课后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及其原因,寻找对应策略 。课后分析或案例分析每学期不少于10次 。
7、教师的教案和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应定期不定期地在教研组和校内进行检查和交流 。
8、备课应适当超前(新教师备课要超前一周) 。
三、上课
1、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可允许作适当调整),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 。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 。
2、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预习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 , 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
3、课堂教学基本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 注意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②教学内容要注意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 , 讲解无知识性错误,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合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要善“启”善“导”,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恰当;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⑤要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 要注意学习语言和情感体验的平衡与结合,阅读课上要留有让学生感知、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充足时间,使学生在课堂既能“书声琅琅”,又能“议论纷纷”;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 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⑦多向交流、多向合作、及时反馈矫正,师生、生生互动性强,要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 , 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既要鼓励、赞赏,又要作出科学评价,适时补充、纠正学生发言中的片面或不当之处 。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 , 对于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概念及有关背景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 。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②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③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④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⑤以活动为教学板块;⑥以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目标;⑦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 。
4、用普通话教学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流畅、生动,音量、语气、速度要适当 。
5、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内容精当,布局合理,有利于促思激疑 。字形要工整、规范 , 能对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要使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 。
6、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 。从教学实际出发,能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
7、作文教学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导课和讲评课(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实施) 。
8、要指导学生记好听课笔记,并对听课笔记作检查、评价 。
9、教师要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每听一节课,要记好听课笔记,并对该课作出及时、中肯的评价 。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作业的难度、数量要适中,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 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倡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 , 课内与课外延伸作业相结合,基础题与开放运用题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作业 。
2、严格训练 , 要求作业规范、整齐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应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好,应做的作业一定要做好 。
3、课文后的练习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内完成(时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 。课外作业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选做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题;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背诵和课外写作 。教师对课外阅读、背诵和练笔,要有布置、有检查 。
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要求16 次) , 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 。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力求单一、具体 。要求45学生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
5、作文要求教师评批的全体学生的大作文四至五篇,其余作文略批或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 。作文训练要针对训练目标有改有批(眉批或尾批) , 批语要具体,力戒抽象、模糊,字、词、句的错误可指导学生自己订正、并作好批阅记载 。
6、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重视作业讲评,讲究批改实效 。作业批改改革实验,要有利于学生质量的提高,并经学校的批准,方能实施,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放松批改要求 。每次批改有成绩和日期 , 成绩实行等第制或百分制 。
设立“作业批改记载本”,学生每次作业的问题,教师要作记录和分析,及时检查、督促学生订正错误 , 不断改进教学 。
五、辅导
1、充分利用多种反馈形式,掌握学情,及时辅导 。
2、辅导要分层次 。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特长 。对中差生要有辅导计划 , 分析原因要中肯,寻找知识遗漏、缺陷要恰到好处,措施要得力 。
3、辅导中差生的形式多样化 。大多数的问题要集体辅导,个别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
4、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①制订可行的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内容、安排等);②规定恰如其分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日课外阅读量为2500字以上;每周课外写作量为800字以上(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③推荐介绍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④创造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条件(号召学生订阅报刊,上网查资料);⑤指导学生课外读写的方法:圈点批注、拾锦摘要、心得体会、精读博览、细读跳读、写稿投稿等;⑥做好课外读写的登记、检查、评价工作;⑦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文学社”,办“手抄报”和不定期编选“优秀作文选” 。
5、作好辅导记录 。
六、教学评价
1、要重视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 。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重视教学反馈 。
2、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意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 。
3、学业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方法,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评价和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
4、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兼顾,难度、题量适中,覆盖面要广 。题目要有确定性(考生明白让他答什么,怎么答,答案应以什么形式呈现,不使考生发生误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题不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简明性(语言文字简洁明了);开放性(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注重题型更新 。命题要与新教材对口,应反映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估 。
5、命题方式:①任课教师每人提供一份试卷,由组长增删试题 。②任课教师轮流命题 。③组长独立命题 。④备课组集体命题 , 组长把关 。⑤采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外单位试卷 。
6、评卷可由任教者评卷,或备课组“流水作业法”评卷,评卷者要记载必要的数据和各题得分率,进行试卷和教学质量分析、讲评,并及时查漏补缺 。
七、教学总结、研究
1、每学期期末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总结 。分为专题总结和系统全面总结两类 。教师在某一教学问题上有较大收获、体会 , 并对它有独特见解,可写专题总结 。系统总结就是对全学期教学工作的成绩、缺点和今后打算作全面总结和概括 。
2、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开展课改实验,分析教学情况,研究、改革教学,结合教学实践作好案例分析 ,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
3、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参加教学科研活动,从事课题研究,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
附:表一: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评价表
表二: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表一: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评价表
单位_________任课教师姓名________年月日
项目 内容 好 合格 不合格 得分
一、
教学计划
(5分) 1、全期目标任务是否明确 2-1.7 1.6-1.3 1.2以下
2、计划内容是否完善 2-1.7 1.6-1.3 1.2以下
3、计划制订是否及时 1-0.9 0.8-0.7 0.6以下
二、
备课
(20分) 4、能否钻研《课程标准》 2-1.7 1.6-1.3 1.2以下
5、能否钻研教材 2-1.7 1.6-1.3 1.2以下
6、能否明确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1.7 1.6-1.3 1.2以下
7、能否精心设计教案(含作文指导、讲评教案) 4-3.3 3.2-2.5 2.4以下
8、是否选择和设计好练习 3-2.5 2.4-1.9 1.8以下
9、是否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密度 3-2.5 2.4-1.9 1.8以下
10、备课是否提前 2-1.7 1.6-1.3 1.2以下
11、能否参加集体备课 2-1.7 1.6-1.3 1.2以下
三、
课堂教学
(35分) 12、每节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3-2.5 2.4-1.9 1.8以下
13、理解、处理教材是否正确、合理 3-2.5 2.4-1.9 1.8以下
14、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3.3 3.2-2.5 2.4以下
15、是否兼顾“两头”,面向全体 3-2.5 2.4-1.9 1.8以下
16、是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4-3.3 3.2-2.5 2.4以下
17、是否有效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习方法,开展师生互动活动 3-2.5 2.4-1.9 1.8以下
18、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3-2.5 2.4-1.9 1.8以下
19、能否说普通话,教学语言是否规范 3-2.5 2.4-1.9 1.8以下
20、板书书写是否清楚,布局是否合理 2-1.7 1.6-1.3 1.2以下
21、是否适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1-0.9 0.8-0.7 0.6以下
22、是否有教学应变机智和生成能力 2-1.7 1.6-1.3 1.2以下
23、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含是否有效地指导、讲评作文) 4-3.3 3.2-2.5 2.4以下
四、
作业布置
与批改
(12分) 24、布置是否适中 1-0.9 0.8-0.7 0.6以下
25、内容是否全面(听、说、读、写) 2-1.7 1.6-1.3 1.2以下
26、作业(含作文)批改是否认真、及时、讲实效 3-2.5 2.4-1.9 1.8以下
27、是否布置、检查课外阅读和练笔 2-1.7 1.6-1.3 1.2以下
28、有无批改记录和分析 2-1.7 1.6-1.3 1.2以下
29、能否指导学生及时修改和订正 2-1.7 1.6-1.3 1.2以下
五、
课外辅导
(10分) 30、是否有课外辅导计划 2-1.7 1.6-1.3 1.2以下
31、是否分类指导、扶差拔尖 3-2.5 2.4-1.9 1.8以下
32、能否组织指导语文课外兴趣活动 3-2.5 2.4-1.9 1.8以下
33、能否作好辅导记录 2-1.7 1.6-1.3 1.2以下
六教学评价
(10分) 34、是否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多元评价 2-1.7 1.6-1.3 1.2以下
35、是否按命题原则命题 3-2.5 2.4-1.9 1.8以下
36、是否及时阅卷评分 2-1.7 1.6-1.3 1.2以下
37、能否作试卷分析 , 及时查漏补缺 3-2.5 2.4-1.9 1.8以下
七、教学总结研究(8分) 38、是否参加教研活动 , 总结教学经验 4-3.3 3.2-2.5 2.4以下
39、是否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分析教学案例 4-3.3 3.2-2.5 2.4以下
评价人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
表二: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权重 等级 得分
AB C
学生学习状态 参与状态 1、参与的深度 2 50 2 1 0
2、参与的广度 22 1 0
3、参与的时机与效率 22 1 0
交往状态 1、多边的信息传递 22 1 0
2、和谐的人际交往 22 1 0
思维状态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 1010-9 8-6 5分以下
2、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 55-4 3-2 1
3、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批判性 55-4 3-2 1
4、语文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1010-9 8-6 5分以下
情感状态 1、 参与活动的主动程度,好奇心与
求知欲 33 2 1
2、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22 1 0
3、体验成功,建立信心 33 21
4、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1 0
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目标 1、三维教学目标具体清晰 4 30 4 3 2
2、合理处理、驾驭教材 22 1 0
3、针对学生实际状态 22 1 0
4、考虑学生发展潜能 22 1 0
教学内容 1、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44 3 2
2、体现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33 2 1
3、体现课堂结构灵活性 33 2 1
教学过程 1、开放设计有度有弹性 33 2 1
2、充分利用课堂即时资源 33 2 1
3、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22 1 0
4、全面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22 1 0
教师基本功 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得体 5 20 5-4 3-2 1
2、语言:规范风趣、启迪思维 55-4 3-2 1
3、板书:简洁端正、条理清晰 55-4 3-2 1
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55-4 3-2 1
综合评价总得分
等弟
评价人:
初中语文一篇课文应从哪些方面设计教案语文教学中常见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堂课,满腔热忱进课堂,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备课时花了大气力,应该是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可能是教师备课时没能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等心中无谱,取舍不当,实际教学时自然就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了.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从教实践浅谈怎样做好初中语文备课.其一、怎样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准绳,其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落实到各册教材、各个单元及各篇课文之中.每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什么,须认真仔细地推敲.任何体裁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从语文知识的传授到语文能力的培养,可教的东西很多,教师备课时要勤加钻研,尽量做到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倾囊相授给学生,应有尽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课不然是模糊一片,重点消失,学生难以掌握.每篇课文的教学,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取舍,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内容、写法、语言十分丰富,但放在初中教,重点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于怎样选材、怎样剪裁、语言的风格等等,就不作探讨了.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取舍.一个单元,一篇课文取什么,舍什么,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来作决断.教材特点不是一般性的说说,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于类似文体、类似题材的个性.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具备得如何,教师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教学,学生是绝对不欢迎的.比如景物描写,从小学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说要抓住特点,要仔细观察,学生就味同嚼蜡.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写的个性——如有的是勾勒,气氛悲凉;有的是工笔细描,细腻入微;有的是油画,光感、质感清晰,等等,学生就会兴奋,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师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在备课时要弄清文本的来龙去脉,深究底里.准确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定的 教学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要明白:教材要拿来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匠心独运,但前提必须建立在把握教材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能凭主观想象,违背语文教学规律,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异想天开.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3、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4、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5、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因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二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吸纳备课信息中有对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会伴随着对备课信息的吸纳.尤其是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有时既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输出的物化过程.不过,教师按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来考虑备课将会更有效提高备课的层次和质量.第三、从网络到课堂——知识信息的取舍过滤网络世界中缤纷芜杂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备课,重点就是在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给学生“饮”的问题. 学生们虽然通过网络搜索与浏览,可以获得和教师相同的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展开阅读,并且也缺乏在这众多信息源中及时捕捉住那些最具导向意义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项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那么,哪一瓢“弱水”,才是学生最需要“饮”的呢?最能适应学生的知识积累需要、能力培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就是教师备课中需要准备的那“一瓢”.从知识积累的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类的简单信息,而代之以 “路标”性的信息资源.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将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未知,由知识走向能力、由现象走向思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就如同知识旅程中的无数的岔路,每个岔路都通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备课的作用,就是要在这旅途的每一个岔道口处设置一个有价值的路标,然后用这路标引领着学生沿着教师提供的最有价值的那条路继续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后的教学中辨伪去妄、直达目标.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依照欣赏思维发展的需求,适当提供用作比较、拓展、批判的信息,这是备课中必须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于学生的理解力所能够达到的程度,过分艰深或过分浅易都没有价值.因此,备课中,精心挑选这些材料,十分重要.从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吃透文本,解读文本的深义.这就迫使教师在备课中要在阅读借鉴他人的同时,在信息资源中纳入自己的价值取舍.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各种信息的把握,不仅要“广积粮”,还要“深挖洞”.并把“深挖洞”之所得,转换成浅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师“深入浅出”,才能学生“浅入深得”. 其二、备课还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1.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每个假期我总把课文通读二至三遍,了解重点难点.备重点时,我要反复细细体味,记下许多零散笔记,然后归纳总结,再去琢磨教法.有时,一课书在我头脑中孕育许多天,设计多种教案,我总是要反复推敲才定下教案.”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从中学语文来看,对记叙文的分析,要从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则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缘文脉,洞察作者心头的感情;而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论证方法.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语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与胃的不同这就是疑点;数学的除法性质、分数性质和分式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个数,其大小不变,这个数必须强调“零除外”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二、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从这位教师的体会可以看到,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牛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三、备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合理取舍,死课活教.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语文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要科学取舍,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4.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烂谷子.四、备教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1.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2.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五、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 (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 (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最忌讳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的讲台,学生无须动脑筋,无事可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奋的学.\x0d语言不是无情物,诗和文都是情铸成的.教师备课时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体会.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师先被文本感动,领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带着感情教,领着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x0d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对新异的刺激物特别有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精心安排整堂课的总体布局,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语言以知识吸引学生,寻找探讨问题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心中有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学考虑,就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备课,在某种意义上和作文一样.详细解读文本以后,要确定教学的方向,然后把细读中呈现出来的的琳琅满目的素材依据确定的中心进行取舍.与主题相关联的留下,相距较远的舍弃.教师在备课中只有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才能让教学不至于成为一棵挂满铃铛的圣诞树,体态臃肿不堪.也才能达到线条明晰,结构干静,简约而丰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