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成语故事10个 ?。ㄒ唬┚字?
【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 , 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 , 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 , 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 , 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经典成语故事10个
(二)叶公好龙
【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 , 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
终于有一天 , 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 , 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 , 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 。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
【释读】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三)掩耳盗铃
【典故】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 , 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 , 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 , 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 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出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
(四)自相矛盾
【典故】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 , 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 , 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 , 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
【十个成语故事_五十个神话的成语故事】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
【出处】《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 ,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
【释读】“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
(五)水滴石穿
【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
一天 , 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 , 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
(六)东施效颦
【典故】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 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 , 有心痛的毛病 。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 , 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 , 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 , 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
(七)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 , 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 , 以报杀父之仇 。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 , 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 , 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醇吮砻魉苑虿畹闹倚模骨鬃匀コ⒎虿畲蟊愕奈兜溃员憷磁卸戏虿畈∮娜掌?。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
【出处】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释读】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
经典成语故事10个
(八)夜郎自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 。”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 。”从此以后 , 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 , 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
(九)愚公移山
【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 , 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 , 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 , 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 , 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 , 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 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释读】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经典成语故事10个
(十)熟能生巧
【典故】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 。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 , 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 。“哈,哈,哈 , 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 。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 , 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 , 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 , 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 , 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 。”“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 。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 。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
“年轻人 , 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 。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 , 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不服气就比画比画 。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 , 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薄澳忝腔故强戳嗽偎蛋?。”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 , 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 。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背乱⒆商耸植牙ⅲ?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 , 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 。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
【释读】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十个成语故事1、沧海桑田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 , 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
2、不拘一格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 , 提倡禁烟 , 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3、长风破浪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
文章插图
10、一刀两断
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威胁刘家天下,就找樊哙共商计策 。樊哙自鸣得意 , 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而保主公刘邦的,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故事10个成语故事和它的意思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 , 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 , 一举一动 , 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 ,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 , 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 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 , 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 , 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 , 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 , 建立了隋朝 。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 , 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 , 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 , 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 , 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 , 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 , 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 , 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 , 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 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 , 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 , 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 , 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 , 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 , 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 , 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
结果 , 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 , 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 , 以为相马很容易 , 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 , 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 , 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 , 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 , 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 , 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 。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 , 吟诗抒发内心感受 。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 , 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 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 , 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 , 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 , 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 , 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 , 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 , 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 。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 , 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 。若衡等辈 , 不可多得 。”
汉献帝不敢作主 , 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 。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 。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 。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 。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 。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 。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 , 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 。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 。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 。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 。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 , 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十个简短的成语故事,20~30字的有哪些?1、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 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 , 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 , 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 , 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 , 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 , 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 , 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
文章插图
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
3、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 , 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 。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 , 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 。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
4、揠苗助长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晕堂绯ご竺挥杏么Χ牌娜?nbsp;, 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
5、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 , 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 , 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 , 只有一个办法 , 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 , 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6、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 , 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 , 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 , 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 , 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 , 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 , 也回身猛扑敌军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 , 于是四散奔逃 。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 , 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 , 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 , 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7、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 。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 , 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
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
8、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 , 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 , 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
9、盲人摸象
有一天 , 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 。有个赶象的人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让开点!”其中一个盲人便提议说:“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来摸一摸好吗?”另外三个盲人齐声说:“好 , 摸一摸就知道了 。”
他们向赶象的人说了他们的想法 。赶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树上,让他们摸一摸 。
一个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就像一堵墙 。”第二个盲人摸着象的牙,说道:“象和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 。”第三个盲人摸着象的腿 , 就反驳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 。”第四个盲人摸着象的尾巴,大声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和粗绳子一模一样 。”
四个盲人你争我辩,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谁也不服谁 。这时,赶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 。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说得对呢?”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 , 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
10、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中华上下五千年前十个成语故事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 , 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 , 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 , 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 , 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 , 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 , 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
退避三舍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
一天 , 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 , 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 , 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
公元前633年 , 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 , 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 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 , 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 , 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 , 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 , 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 , 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
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 , 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 , 心想这下糟了 , 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 , 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 , 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 心想 , 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 。……霸府建,为从事中郎 。武帝受禅,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 。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 。帝饯於新亭 , 谓曰:「卿衣锦还乡 , 朕无西顾忧矣 。」始武帝为雍州 ,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 。今相观亦复如是 。」曾未十年 , 而庆远督府 , 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 。将士痛哭 。想当初,项羽为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 。再因“为人不忍”错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 。而项羽面对秦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 , 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念 。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 。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 , 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 。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羡慕的大英雄 。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 。这些都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
风声鹤唳 , 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 , 吓得魂不附体 。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 , 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 , 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 , 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 , 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 。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 , 士兵到处逃命 , 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 ,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 , 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替老虎做伥鬼 。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 , 须得一人代之 。”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 , 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 , 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 , 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 , 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93;[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 , 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 , 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 , 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 , 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 , 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 , 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 , 如果喜爱那个人 , 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 。(余 , 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 。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 , 及其胥余 。’”
这段记载 , 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 。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 。“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 。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 , 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
此外 , 《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 。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 , 谁家就要遭遇不幸 。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 。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 。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 , 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 , 不觉得讨厌了 。这句成语 , 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 。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 。”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 。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 。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 , 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 。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 , 大王可以叫你过来 , 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 齐宣王无言以对 , 满脸不高兴 。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 , 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 。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 。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 。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 。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 。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 。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 , 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 。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 , 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 , 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 。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 , 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 。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 , 乐其俗 。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 , 他姓李 , 名耳,字 聃 。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 。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 , 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 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嗣裣∩?。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 , 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 , 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
十个成语故事概括,越短越好 。快?。。。。。。。?..1、
松柏之志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他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 。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绝说:“松柏之志犹存 。”
2、
风起云飞 (fēng qǐ yún fēi ) 意思是:“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 , 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 , 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 。可是没几天 , 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 , 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 。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 。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 , 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 。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 。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 , 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 , 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 , 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 。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
孔子听说了 , 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
4、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是汉朝时西南地区的小国家(今贵州省桐梓县),它国土?。?它只有汉朝一个县大 , 人口也少,没有什么物产 。有一次,汉朝使者来到夜郎 。因为道路不通,夜郎国国王不知道汉朝的广大,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
5、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宋国有个农夫,一天 , 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从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着那棵树桩,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反而被人们耻笑 。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 , 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 。
6、
食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 。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 。在宴席上 , 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晋朝有个人叫殷羡 。曾经做过豫章郡的太守,当他卸任离开豫章回京城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都答应了 。当他走到长江边时 , 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啊!”
7、
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由于舜品德高尚 , 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果然不负众望 , 13年后平息了洪水 。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 。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 。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 。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 , 一个就足够了 。”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约盒枰龅模?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
8、
双管齐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燥,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燥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 , 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
9、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 , 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 , 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
10、
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 朝政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
有一年发生日食 。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 。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 , 陛下千万要小心 。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 , 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 , 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 。穿透岩石的水 , 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 。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 , 而造成祸患 。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 。”
如果可以的话,
望,谢谢!
五十个神话的成语故事1.夸父逐日----同“夸父追日” 。
2.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②比喻暴乱并起 。
3.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 。嫦娥投向月亮 。
4.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 。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
5.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6.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7.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8.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 。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 。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
9.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 。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 。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10.夸父追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古代神话 。
11.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
12.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瑕疵 。
13.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14.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 , 不畏艰难 。
15.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 , 至弟子身上便不落 。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
16.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 。后称男女欢合 。
17.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 , 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18.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 , 互相竞赛 。
19.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
20.钻木取火----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21.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
22.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
23.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
24.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25.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 。后泛指媒人 。简称“月老” 。
26.穿井得人----穿井:打井 。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 , 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
27.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
28.涸辙之鱼----比喻解决问题,要从现实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 。空话、大话、漂亮话 , 除了勾勒出说话人的嘴脸以外,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
29.海市蜃楼----蜃:大蛤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 , 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
30.兴风作浪---兴、作:引起 。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 。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
31.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 。致雨:使下雨 。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 。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
32.水漫金山---神话故事,形容大水弥漫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 , 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亦作“水满金山” 。
34.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 , 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35.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 , 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 , 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3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37.火眼金睛----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够识别真伪 。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专利,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睛,可以识得妖怪 。
38.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 , 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 。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39.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40.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 。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 。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 。亦作“东曦既上” 。
41.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 。指长生不老 。
42.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
43.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44.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
45.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
46.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释义】: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47.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48.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 。亦作“擎天玉柱” 。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
49.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
50.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 。虞渊 , 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扞日橹劣谟菰?,是谓黄昏 。”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
51.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
52.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 。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 。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
- 十个哥哥打一字_十个哥哥打一字
- 十个哥哥 打一字_十个哥哥,体重真轻, 重一千倍,才一公斤.打一字
- 十个他不如你一个_卫兰唱的《十个他不如你一个》讲的是什么意思?
- 勤俭的故事
- 医生的天职_我们常把医生称为什麽什麽是他们的天职是用成语
- 青春期少女健康防护 十个细节注意事项要做好
- 职场应酬 不输别人又不伤身体的饮酒十个原则
- 北斗七星和蛇的成语_北斗七星和一条蛇打一成语
-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_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沈冰的妈妈的那句经典台...
- 北京爱情故事的插曲_跪求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所有插曲包括DJ 。